正文

第一章(5)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当时,扬州中学出版一种铅印的《扬州中学校刊》,胡乔木不单是读者而且积极投稿。在1930年出版的几期校刊上,发表了普三乙班学生胡鼎新的好几篇文章。读过这位中学生的诗文,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惊叹他的才华。以此,他被吸纳为《扬州中学校刊》编辑委员会的成员。可以说,这是胡乔木一生文字工作的发端。

胡乔木写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作品,也写逻辑严谨的学术文章。他的散文诗《逸——赠L及有同感的人》,写一个青年女性追求自由、解放,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受到鲁迅《野草》的影响。《淮扬方音概论》则是一篇纯粹的语言学论文,细致地分析和描述了淮扬方音的特点。他对汉语语音和汉字的研究正是从扬州中学起步,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

胡乔木在《扬州中学校刊》上发表的最重要的诗文是文艺论文《近代文艺观测》和新诗《别辞》。这两篇诗文表明了胡乔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和“少年投笔倚长剑”的决心。

倾心社会主义

胡乔木在十三四岁读初二时,听过恽代英的讲演而受到启发,读到朱自清的诗篇而为之感动,读过《共产党宣言》而对共产主义神往。经过几年的学习、锻炼,到1930年,读高三时,他已经完全信奉科学社会主义了。胡乔木在1940年11月写的自传中回顾说:

这时我对于社会主义已完全倾心,不过除了在校刊上写过文章,在扬州一些进步青年所发起的反基(督教)运动宣言上签过名,未曾有了行动吧[罢]了。学校里也已有党的和半党的活动,我和这些同学也有认识的,但是我既未找他们要求加入,他们也未找我。直到我毕业了到上海投考,听说这些同学被学校开除了很多,我才写了一封信给学校的训育主任,提出严厉的抗议。

这里所说的在校刊上写过的文章,就是1930年3月22日脱稿,发表在4月16日出版的《扬州中学校刊》第48期上的《近代文艺观测》。

在这篇文艺论文里,胡乔木表示:要“以全人类的幸福为鹄的”、信奉“向明日的光明与快乐推进的社会主义”。他写道:

进步的人类……需要如何的有伟大的真实的生命的宗教——这种宗教,不是幻的空疏的过去一切的旧的耶稣教,佛教,拜物教和拜金教,而是敢于以全人类的血肉为牺牲,以全人类的幸福为鹄的,将黑暗的昨日与混乱的今日勇敢的无畏的向明日的光明和快乐推进的新宗教——社会主义。

从这篇论文可见,胡乔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确立有他独特的路径。他是在初步学习了历史唯物主义并运用这个思想武器分析17、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的和19世纪末以来新兴无产阶级的文学思潮与流派的过程中,是在对历史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作了分析比较之后,自觉地确立的。

胡乔木在论文中对“新兴文艺”的性质作出简要的解释,指出:“革命文艺因为社会主义者对于胜利的明日之坚信而成为强壮的,向上的文艺。”新兴文艺者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观”,“才从自来的传统的观念论艺术界划了新的阶段,所以,说唯物的艺术观才是新兴文艺的根本性质,决不为过”。胡乔木又引述了普列汉诺夫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关系的著名的五点公式和普氏由此作出的论断。胡乔木进而分析了西洋文学主要流派的起伏变化,指出聪明的读者可以从中“认识出一种主流的趋向”,可以看清楚“摇落的感伤主义,盲目的享乐主义,英雄的个人主义”为什么会“销声匿迹”,“大时代中知识阶级的态度要如何的转变”,而进步的人类,为什么需要社会主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