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3)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王家湾是一个小村庄,住着十七八户人家,半山坡上有几排窑洞,双羊河绕山北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住在贫农薛如宪的两孔半套窑里。窑洞又小又黑,毛泽东住左边半截,任弼时住右边半截。胡乔木归队,挤在周恩来、陆定一住的过道窑里。没有桌子,就用高粱秆串成的锅盖垫在膝盖上写稿。窑洞破旧,一天夜里胡乔木出去小便,一个土块掉在他的枕头上,躲过一难。

胡乔木回到毛泽东身边后,又恢复了撰写社论、评论的工作。不过,进入转战阶段后,《解放日报》已于3月27日停刊,报社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归入新华社的编制。其中大部分由社长廖承志率领,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太行地区重新建社。另有二十多人由范长江带领,随中央留在陕北。所以,胡乔木这时是按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要求,为新华社撰写社论、评论和消息。

胡乔木文思敏捷,下笔很快。稿子写好,经毛泽东阅改,就由新华社发出。稿子除电台播发之外,还油印散发。当时新华社有两份油印小报,一份是刊登全国各解放区重大新闻的《新闻简报》,一份是刊登抄收国外通讯社和国民党中央社电讯的《参考消息》。

从3月中旬以来,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下,遭受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接连取得重大胜利。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兵团在一个多月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把胡宗南在陕北牢牢牵制住。在山东,华东人民解放军继莱芜战役胜利后,5月14日晨至16日午,又在蒙阴东南的孟良崮地区,经过激战,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当场毙命。

1947年5月19日,新华社发表《祝蒙阴大捷》的社论。这是胡乔木从陇东归队后写的第一篇社论。社论指出,蒙阴大捷是解放区全面反攻的信号,对蒋介石最精锐部队的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夜”,相信“山东人民解放军将于不久的将来,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从而使全解放区转入全面反攻”。

紧接着,胡乔木又为新华社写了评国民党一手制造的第四届第三次国民参政会的政治评论。发表于6月4日的这一长篇评论,有一个形象鲜明的题目:《破车不能再开》。社论对国民党“一手制造的,反动分子占绝大多数的,共产党人所未参加的”四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及其通过的决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指出本届国民参政会“狂热地拥护内战”、“坚决地反对人民的和平运动”的实质,说它“完成了角色的两位一体的任务:借外债,打内战。”毛泽东加上一句加以强调:“这次参政会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借外债,打内战两件是真的。”毛泽东还在另外五处作了增补,如:引用于斌主教的话点出这次国民参政会“是辆破车”,指出蒋介石向南京、上海、北平、天津等地“以学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实行“清剿”,是“唱着要和谈的滥调时”“开辟了内战的第二条战线”。

跟随毛泽东转战

1947年6月9日晚,胡宗南部刘戡率四个半旅沿延河北上,先头部队进至距王家湾仅一山之隔的寺湾。中央机关连夜向西北方向转移。天黑,雨猛,山路狭窄。胡乔木随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同干部、战士一起,手拉手翻过山去,于10日晨,到达靖边县小河村。军情紧急,11日下午,中央纵队又在电闪雷鸣中冒着滂沱大雨向天赐湾转移。途中小河水涨,小桥冲走,只得临时抢架浮桥。过河上山,摸黑从羊肠小道翻过山头,于12日晨到达天赐湾。一位亲历者回忆当时情景,写道:“一夜风雨,人困马乏,周恩来轻轻地哼着《国际歌》,向新华社的队伍走来。胡乔木拄着棍子精神抖擞地跟在后边。”

天赐湾名不副实,条件差极,饮用水要到老远的山沟去挑,中央机关这么多人,无法在这里生活,只是小住了几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