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4)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正式批准《请示报告》后,经过两年努力,中学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草案相继编制完成,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也陆续编成出版。并在1955至1956学年度在全国选定74所中学的2.7万名学生中试教。

胡乔木还非常关心、支持并实际指导了以语言、文学分科教学为特征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同负责同志交换意见,跟编辑人员座谈讨论,还作报告进行宣传,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

关于语言课本的名称。开始时,语言、文学分科教学的语言课本称为“语法”,后来按胡乔木的主意,课本定名为《汉语》。确定什么名称,牵涉到学科包涵的内容。胡乔木说:“这部课本除了讲语法,还得包括语音、正字、词汇、造词、篇章结构,再加点儿语言学的初步常识,为了名副其实,不如称作《汉语》。”

关于对文学含义的理解和入选作品的范围以及编排问题。胡乔木认为,“对文学应做广义的理解,不限于纯文学,艺术性的议论文也应入选。”他指出,“文学素养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要让学生多读些文学作品,不妨选一些长课文。”但同时他又指出:“文学课本里选的东西要精一些,现时的作品可以灵活一些支配,譬如在教学时数里留出伸缩余地让教师自己去补充。报纸上刚发表的作品立刻选入教科书是不完全恰当的。”“《文学》课本,分量不要无限制的增加,因为学生读文学作品不能单靠课堂上讲授,更多的是在课外。”根据胡乔木的意见,高中一年级文学课本选材由原计划的从古到今每学期循环一次,改为一、二年级从古到今两年一贯。

关于作文教学。胡乔木针对新编《汉语》和《文学》课本提意见时,着重谈了改进作文教学的意见。胡乔木说:“国家和人民对作文教学要求很高。”检验汉语和文学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就看高中毕业生能够不能够“写通文章”。作文,“要从小学起直到高中、大学,提出一套科学的设计。”要通过训练使学生“说话、作文,都能言之成理,清清楚楚。成功了社会上就欢迎,失败了社会上就责备,这是非解决好不可的”。

胡乔木强调:“作文应当是汉语和文学的综合课程。”他指出:“说理、叙事、议论、描写,都需要作文练习。作文应当是多种多样的。”胡乔木列举了口头作文、缩写、记录、改变叙述方式、写新闻消息、打电话等等作文练习的方法,指出:“多样的,活泼的作文练习,学生一定会有兴趣。”现在常用的出题作文,只能作为作文练习的一种。胡乔木提议:“解决作文教学的问题应当作为语文教学改革会议的重要议程。”按照胡乔木的建议,有关部门草拟了《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报中央语文教学委员会,经胡乔木审阅

同意。

由上述情况可见,从中央政治局批准的这次语文教学改革的带有纲领性的文件《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到语言、文学两个学科教材的编辑和教学,都是在胡乔木直接指导下进行的。《请示报告》代表了胡乔木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在实践中经过长期酝酿形成的。可以看出,《请示报告》是40年代胡乔木写的关于《中等国文》的“七点说明”的继续和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胡乔木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深刻体会。

三 语文教学改革会议的召开和改革试验遭遇挫折

1956年6月底,以讨论实施文学、汉语分科教学为议题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会议在北京召开。7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作了《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主题报告。正在此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