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3)

胡乔木传 作者:胡乔木传记编写组


通过讨论,报社上下都充满信心,认为只要解放思想,广征博取,把抗日根据地的、我国抗战前后的国内报纸的优点集中起来,并借鉴国外著名报纸的长处,《人民日报》是可以办好的。

与此同时,编委会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的方案。七人小组很快制订出《搜集读者对报纸意见的计划》,各专门问题研究小组利用开小型座谈会、个别访问、信函征答等方式,征求对报纸内容、形式和报社群众工作、发行工作的批评建议。国外报纸经验研究小组还征求了中国驻外使节对报纸特别是国际宣传的意见。

为准备改版,出版、发行等方面物质条件的准备也是亟待解决的。为此,人民日报编委会于5月15日就增加版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请求中央先行批示”。这个报告经胡乔木阅改后上报。这几个问题是:一、7月1日改出八版后,每份报价由5分增为8分;二、请求中央批准增拨计划外卷筒纸5500吨,以便办理调拨手续,提前将纸张调至承印《人民日报》航空纸型的各大城市;三、希望批准人民日报在北京市购买或租用房屋150间,解决编辑等工作人员的宿舍问题。

刘少奇、周恩来审阅了这个报告,邓小平于5月17日批示“同意”。这些具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保证了改版工作顺利进行。

对改进人民日报编辑工作的具体指导意见

胡乔木对改版工作的指导没有停留在一般号召和动员上,他还对各专门问题小组的调研工作,对编辑工作各部门、各方面怎样改进工作,作了细致具体的指导。动员大会以后,在4、5月间全社讨论改进报纸工作的时候,胡乔木同人民日报负责同志多次谈话,发表改进报纸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总编室随时把胡乔木谈话的记录稿印发给各编委学习、研究。

第一,对理论宣传部工作的意见。胡乔木指出:理论宣传部“不能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大文章作为工作目标”,“应该从日报的观点上看适于读者需要的小题目”,“主要的能达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胡乔木列举棉纺业、石油、工业、冶金工业、出口贸易中的蚕丝、新人民币发行、政法问题、婚姻问题等做例子,分析说明不要作那些淡而无味的题目,着眼点不要太大,应该缩小些。他提出“应该仔细观察生活,发现一些新事物”,“可以去调查,到群众中去呼吸点新鲜空气,有点现实感”。约稿方法上可以采取编辑同实际工作者、同工人合作的方式。这样,我们的文章才是不脱离群众的,才不至于死气沉沉,不至于老是在马克思的术语中兜圈子。他强调,文章“要有独到的见解”。编辑“不仅要约稿,而是要和作者有思想上的交谈,请人家提出论点,我们给予交换,经过反复的讨论、考虑,不断推敲、修饰,就能产生逻辑严密的好文章”。

第二,关于改进党的生活宣传的意见。党的工作部主张,报纸扩充篇幅后把党的生活的宣传集中放在第四版上。胡乔木不赞成。他指出:“党的生活宣传,离开实际工作就会显得空洞无力。”“连篇累牍地报道”党组织的领导状况、领导方法和党的思想工作,“就会使人感到沉闷”。“所以,还是把党的生活的宣传分散到各个版上比较好。”

第三,关于版面的意见。胡乔木指导非常具体,既有原则意见,也有具体意见。他提出:要从研究国内、国外报纸的经验、研究本报的经验着手,来研究版面安排;安排每一个版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使各种读者对每一个版都愿意看一下。一个版要有一个主要内容,但也要搭配其他的东西,使它有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多种兴趣;应该重视新闻;应该多了解读者的兴趣,多给读者一些帮助;不断创造新的形式,不要老是用一种形式;副刊不要刊头,那样,被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