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场欢喜忽悲辛 7

红楼是本政治书 作者:洪兵


那么,奉旨抄家的朝廷命官下江南,干嘛要带着王熙凤呢?实际上,这跟把王熙凤扔在荣国府“扫雪”是一个道理——只有她最清楚贾府的家产状况。

坐在驶向金陵的船上,王熙凤万念俱灰。唯一的女儿巧姐已经托付给了刘姥姥,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无力过问。面对贾府天翻地覆的惨景,王熙凤决意就此了断。于是,她趁看守不备,跳下河去。那个毒辣、阴险、欢快的王熙凤,就这样终结了自己悲惨的一生。王熙凤没有死在金陵,而是“哭向金陵”,或许也算得上是“不肯过江东”的屈辱心理吧。

王熙凤的这种死法听起来臆造的成分很多,但却在前八十回正文里有一个模糊的印证。在第五十一回,薛宝琴作了十首怀古诗,一般认为这十首诗暗示了十个人的命运。第一首诗是“赤壁怀古”: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在第五回“聪明累”的曲目中,有“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一场欢喜忽悲辛”等句,与这首诗中的“徒留名姓”、“喧阗一炬悲风冷”有些对应关系。据此来看,这首诗应该就是暗示王熙凤的命运。这样一来,诗中“水不流”、“ 载空舟”、“ 在内游”,也就印证了王熙凤跳水自尽的推测。

遗憾的是,王熙凤到底是怎么死的,两种推测都各有依据,令人莫衷一是。因为看不到曹雪芹的原稿,我们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前八十回,秦可卿、尤三姐、尤二姐死后都“归至警幻案下”,作为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王熙凤当然也要走这道手续。对于这个细节,脂评倒是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在第二十五回,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一同来搭救王熙凤、贾宝玉,脂评强调:“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怎么个“僧因凤姐”法呢?应该说的就是王熙凤死后,癞头和尚再次出现,带着王熙凤“归至警幻案下”,完成最后的“销号”手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