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通往“伟大”的道路不止一条(1)

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 作者:【美】斯科特·考夫曼


我独自一人坐在灯光昏暗的教室里,眯着眼睛透过门缝向外张望。走廊对面是另一间教室,里面坐满了我的同学,他们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门缝的宽度刚好能让我看到教室的一小部分。现在上的应该是生物课,因为同学们正在解剖青蛙。我听到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我使劲儿去听他讲的话,但就是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他讲的听起来很专业,也许与青蛙的器官有关。突然,老师出现在了门口。

他看着我,我看着他。他一脸谨慎,我觉得情有可原,毕竟他手里还拿着一只活青蛙。他把青蛙慢慢地举到与我视线平行的位置,青蛙“呱——”的叫了一声。我凝视着它光滑、闪亮的眼睛,感觉它似乎要对我说话。我伸出手从老师手里接过青蛙,紧紧地抓着它向教室的门口走去。教室里的“外星人”用狐疑的目光打量着我。为了向他们证明我和他们一样有资格学习如何解剖青蛙,我大声喊出了刚听老师讲过的一个专业术语——鼓室!青蛙微微一笑。我想它肯定觉得我很厉害。然而,老师并没有微笑,似乎不以为然。突然,老师“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我惊醒了。

背着“学习障碍”的标签艰难前行

很小的时候,我被诊断患有学习障碍。到3岁时,我已患过21次耳部感染。虽然通过手术,耳道内的液体被清除了,但是我又患上了中枢听觉处理障碍症,这使得我很难即时处理话语。

手术成功的失明患者无法立即看到事物,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世界。同样的道理,术后的我也必须重新学习如何处理听觉输入。语音进入耳朵后,我需要比别人多花一个步骤才能明白它们的意思。毋庸置疑,听觉处理上的不幸使我落后于学校的同龄人。在一次智商测验中,我得分很低,于是我不得不重读三年级。当时,我对自己说:“天哪,我一定是落后了十万八千里,否则他们怎么会认为我还没有做好读四年级的准备呢!”

早期的生活经历激发了我对“人们为什么会有所不同”这一问题的兴趣。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在公园玩耍时我便注意到,有些小伙伴比其他人更擅长运动,他们的动作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精确和优雅。我曾经观察过我的小伙伴李,他可以毫不费力地越过攀爬架,而我却老是摔跟头。我当时总是纳闷:“这是为什么呢?他到底喝了什么神奇汽水?最关键的是,哪里可以买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