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金拱向东:麦当劳在东亚 作者:詹姆斯·华生


在本书中,我们把麦当劳视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对象,也就是说,不做价值上的预设。这一做法是有风险的,它冒犯了学界对“人类学正确”(anthropological correctness)的维护。当我们在1994年的美国人类学会年会上发表初期研究成果时,就有一个资深学者质疑了我们的动机:你们难道不是在替企业做宣传吗?另一个则尖锐地质疑了研究经费的来源。我可以明确地说,我们没有从麦当劳公司及其东亚加盟者那里拿到一分钱的资助,我们从没向麦当劳筹款,也没有接受他们提供的任何资金。所有的研究者也不曾受雇于麦当劳或其他快餐公司。我们的研究经费全来自尽管捉襟见肘,但仍长期资助东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学术机构。读者自能从每篇文章的注释中发现蛛丝马迹。

认为麦当劳这类企业不值得深入研究的偏见,不仅有精英主义之嫌,也会束缚我们学科的发展。人类学者一直自豪于对全世界重大文化转型实践的研究。我常向研究生们重复这样的老生常谈:“田野调查意味着你必须和大家住在一起,做一样的事情,去一样的地方。”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去麦当劳用餐,光临商厦、到超级市场和影碟店购物。如果忽视了这些,人类学家将很快失去存在的理由。

在我看来,近来的理论风尚削弱了人类学家对普通人的兴趣与关注。而这本书则致力于扩展人类学的范围,将其重新定义为日常生活研究,所以,我们把研究放在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食物上。要告诉读者的是,食物只是其中一环而已。对于麦当劳、可口可乐、雀巢、家乐氏(Kellogg’s)、肯德基和亨氏的研究把人类学家引向了新的天地,一个由商学院、证券企业和国际咨询公司所主导的世界。在研究公司文化时,人类学家能创造出兼顾专业素养与大众兴趣的方式吗?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从日常的视角关注普通民众——那些享用麦香堡、可口可乐、玉米片的消费者。借助这一策略,人类学家可以把对特定社区或族群的微观研究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的宏观或全球化研究结合起来。不过,这种全球化的议题在本质上是魅惑而有陷阱的,学者很容易浮光掠影地考察一些文化的外在现象,却忽略了像麦当劳这样的企业对民众生活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本书体现了一种有意识的追求,把全球(global)置于地方(local)之中。简单地说,我们的目标是探讨麦当劳的世界性体系(system)是如何适应这五个地方社会的本土环境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