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赤贫的精神(14)

赤贫的精神 作者:孔见


海德格尔堪称此类艺术家族中的一员。他对日常生活的繁忙、闲聊、无意义深为厌恶,认为这是“在”的沉沦。他企图从中抽身出来,进入澄明之境。但由沉沦者自己来抽身是多么困难,这需要极其强烈的“良心和决断”。在当时的德国,他“看不出有其他出路”,而希特勒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决断的人,纳粹运动像一次“庄严的破晓”。于是,他一不小心便上了贼船,一辈子都说不清楚。

正如大乘佛教以现世世界为道场,不于动外取静,不于物外寻虚,不以宰割求通,不离世俗觉而能证菩提。大乘的艺术家不应背弃或回避当下世俗生活的平庸琐碎和悲苦,精选那些稀奇的事物去建筑一座辉煌的庙宇,而应当从整体上全面地接受这个世界,不遗一草一木,在一事一物中去发现存在的无限深意并向它致敬。世界还是世界,事物还是这些事物,只是接受这个世界和这些事物的人,他的内心完全不同罢了。这种接受世界事物的不同心灵态度,才是艺术的真谛所在。至于那些事物,见过的还是没见过的,身边的还是天外的,也都一样。

在禅宗和唯识那里,西方极乐净土并不在异国他乡,而在此时此刻人的心里,在于起心动念之处。只要净心体味,扫地也是十分美妙与高雅的行为,是生命无上的祝福,不一定非要扫落花才有诗情画意。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在写作、表演时才是艺术家,他随时随地都是艺术家。有时候虔诚地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会韵味无穷。

公元1227年秋天,身心脱落、荡然无存的道元和尚辞别恩师如净,从天童山下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日本岛。人们都问,这些年到支那求道,可曾取什么珍宝回来?道元说他只是空手还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游子们背离自己的家园已经十分久远,田园荒芜,草棘丛生,现在也该是脱下锦衣,空手还乡的时刻了。试想,除了披挂一身锦衣和这身锦衣包裹着的一腔乡愁,我们还富有什么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