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着“导师”在“漩涡”里踏浪(11)

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1925年秋,受张作霖排挤的冯玉祥与孙传芳联合反奉。张作霖准备进攻冯玉祥国民军,郭松龄因受杨宇霆排挤而失去安徽督办一职,心怀不满,不愿去打冯玉祥。10月,郭去日本观秋操,正赶上冯玉祥的部下韩复榘也在日本观操,郭向韩表示,张作霖“若是打国民军,我就打他”。郭松龄在奉系集团中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新派人物,他一方面反对军阀内战,主张改革政治,“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多次向张学良表示,不能再为少数人的利益,打仗争地盘,这一主张深得张学良赞许。另一方面,郭松龄第二次返奉后,就有夺取奉军、改造东北的雄心。他曾向刘鸣九表示要弃军从政,竞选参议员,然后竞选总统,期望做一个善于治国的领袖,名垂千古。(注:刘鸣九:《张学良和他的副手郭松龄》。)“五卅”惨案后,李大钊曾派人到奉天,策动郭松龄反奉(注:刘鸣九:《张学良和他的副手郭松龄》。)。郭松龄回国后,即与冯玉祥、李景林联络,结成反奉联盟。郭、冯还正式签订了密约。(注:据高兴亚所著《国民革命史稿》所载,密约写明:“甲(冯玉祥)乙(郭松龄)系同志结合,为达到左列革命目的,公订条约如下:一、排除军阀专横,永远消灭战祸。二、实行民主政治,改善劳工生活与待遇。三、实行强迫普及教育。四、开发边境,保存国土。冯玉祥签字日期为,民国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郭松龄签字时间为民国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见沈述:《郭松龄反奉始末》。)密约中议定冯玉祥据西北,直隶(今河北)归李景林,郭松龄管东三省及内蒙古,冯、李共同支持郭反奉。

当张学良携张作霖的命令和郭商议进攻国民军计划时,郭松龄愤然对张学良说:“东北的事情,都叫老杨(宇霆)这帮人搞坏了。安徽、江苏的失败,断送了奉军三个师的兵力,现在又要叫我们去卖命,给他们打地盘,这个炮头我是不再充当了。”“上将军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救。”并提出“父让子继”,改革三省的主张。郭松龄反对军阀混战和主张革新东北,张学良是赞成的。但郭要“革”张作霖的“命”,张学良自然不能同意,劝郭回心转意,无功而去。

郭在滦州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说“松龄自受知遇,以至今日,一身所有,皆公之赐。……凡所希之功名,皆为公而求,所望之事业,皆为公而立”,同时表明“已约束部下,分途前进,以清君侧而驱群小,另造三省之新局面。成则公之事业,败则龄之末局。”(注:《郭松龄在滦州致张学良信》,《晨报》1925年11月28日。)郭松龄到昌黎又写一封长信给张学良:“公(张学良)应对上将军张作霖尽忠尽孝,但是,若徒以服从为孝,而长其骄盈侈大之心,是陷亲于不义,委亲于至危,实非圣人无违之义。”“至忠之界说,现今国体共和,主权在民,故吾辈之忠,应忠于国家人民,……决非忠于一人。”最后还说:“松龄愿公为‘新世界之伟人’,不愿公为‘旧时代之枭杰’,愿公为‘平民所讴歌’,不愿公为‘政客所崇拜’。”(注:《郭松龄在昌黎致张学良信》,《京报》1925年11月30日。另见《郭松龄反奉》,《辽宁文史资料》1986年第16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