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观:平静之后的理性认知及警世忠告(1)

孤独百年:张学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日本现在被解除了武装,不让它搞,一旦它恢复,它还一样。

在日本把他们10个人(甲级战犯)都入到那个靖国神社,可以看得出来,日本还是一个侵略国家。

——张学良

在民国人物中,与日本有过接触,且关系复杂者很多,但像张学良这样一生荣辱皆与日本密切相关,除了张作霖以外,恐怕鲜有出其右者。也正因为如此,他对日本国家政治特性、侵华日军野性、武士道精神等的理解和认识要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加具体,也更为深切。

早年,他通过赴日考察和目睹日军在东北的种种暴行,对日本有了感性认知,日本令人恐惧的心理占有重要地位;主政东北之后,在与日本进行外交斡旋的同时,悄悄地效仿日本,整军经武,强军富民,以敌为师的思想不断闪现;“九一八”之后,尤其是从欧洲归来,对日本的看法逐渐趋于理性,只要中华民族团结抗日,日本必败的“抗日观”最终形成;晚年,他特别关注日本将侵华战犯移入靖国神社一事,提出了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忠告。他对日本的认识经历了“师日”、“恨日”、“抗日”、“防日”的复杂发展过程,并且,感性与理性、判断与实践常常处于交集状态,但“恨日”、“抗日”是其主线。其日本观形成的曲折过程,折射出近现代中国人的日本观特征。当然,受其国家观影响,他的日本观也曾一度陷入误区,造成“九一八”之前对日本发动战争的判断失误。

张学良对日本的看法,既不是来自他人的灌输,也不是从书本中所得,他长期生活在被日本包围、逼迫、威胁、利诱、恐吓、压榨之中,他的父亲张作霖是被日本军人炸死的,他的儿子张闾琪死在日本人的诊所里,他指挥的军队被日本赶出了东北,他的家乡被日本占领了14年,他因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戴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帽子,他被囚54年,也可以说是因为日本,没有日本侵略东北,就不会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他自然也不会被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自己的整个毁灭是出于日本。”(注:张学良:《接见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记者的谈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