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鲁迅眼里的美 4

鲁迅忧思录 作者:孙郁


曾经说过古文很多坏话的鲁迅,其实很有古风。他身上旧文人的气韵,催生了诸多奇文。要不是与西洋文明相遇,鲁迅可能是另一个样子。他身上的古雅的意味,从未消失。可是在与尼采、契诃夫相逢后,精神变得浑厚了。但那种古朴的因子,却顽强地保留下来。他那么喜爱晦涩的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自己面对中国问题时,却退回到吴敬梓、蒲松龄的道路了。在小说中,他借鉴了古小说的理念,以白描的手法隐含深意,大有快意。那些对风情的描摹,犹如古画一样静穆有趣。他所译的作品,艰涩、幽玄者颇多,而自己动手写作时,则没有西崽的痕迹,完全中国化了。

《风波》的开首就说:

简直像一幅风俗图,那么静静地呈现着乡村的一角。有时他的笔端含有汉代的高远之气,和六朝的苍冷。有时则见明清以来江南水乡的诗境。《阿Q正传》、《孔乙己》都是白描,但旧街市与店铺间的人情世故,传神地表现出来。那是宁静的画面,中国古老的乡镇凝固在一种死灭中。而当我们的作者沉浸其间的时候,偶能见到古奥里的一缕新风。那些爽意的吹拂,荡去了雾气,显示了道路的深。一个谣俗里的诗意就这样蠕活了。

《朝花夕拾》里多次出现乡村赛会的美,绍兴古剧里的悠扬的情思。乡风里飘动着淳朴的青草的气息,那里无疑有着一种眷恋。《故事新编》里流动的是高远的精神遗响,庄子、老子、孔子时代的悖谬之歌,款款而来。中国古代的情思在其笔端是有的,从静穆里发现奔流的喧嚷也是有的。因为沉静,故可以抵挡流行色的诱惑。也因为古朴,文章与诗境就有了悠远的余韵。

鲁迅的古风还体现在小品里,开现代书话另一条路。他不太愿意像周作人那样沉浸在旧书的描摹上,害怕的是染上象牙塔气。可是有时候也偶尔涉足于此。不过不是赏玩其趣,而是和古代的幽魂纠缠,乃另一心境的闪现。借谈古人,实则写今世恩怨,还是与现实对话的。

如果放弃与现实的对话,只在象牙塔里看人看世,他一定会写出比周作人更古雅的作品。偶尔涉足古书和艺术品题跋,已有不凡之笔。比如《书的还魂和改造》、《随便翻翻》的天然的丽质,《买〈小学大全〉记》的老到等等。文字是白话的,背后却有古典的韵致,给汉语言发展带来了诸多启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