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章:古树 溪流

我真的不比我爹强 作者:柳小勇


在永康,人们尊敬每一棵上了年纪的树,尊敬每一条不知流淌了几百年的河流,尊敬每一位在田间、山下漫步的老人。

人们相信,每一棵生长了数十年的老树,布满裂纹的树皮里,都包裹着生命力,输送着大地的养分,供给着树干上的枝、叶,让它们发芽、开花。

人们相信,每一条流淌的溪水里,都蕴含从山林、田地间吸取的天地精华,滋养两岸土地上生长的人,让他们茁壮成长。

人们相信,每一位步履不再矫健的老人心里,都有一段苦尽甘来的故事,一折质朴饱满的婺剧,一种贫困与奋斗中生长出来的精神,诠释着人间百味。

七山一水二分田,这个降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发的山区,山间盆地上零星的村落,如今变成了一个个百亩面积的厂房,国内外商旅穿行其间。

在众多商旅中总有一些衣着简单的长者,说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或地道的永康方言,举手投足间散发着淡淡的泥土气,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闲时,父亲喜欢和小辈们说他十五岁挑着扁担补锅的故事:

清晨,天还没亮清,父亲就从戏台下、花亭里、牛棚后、庙堂前或者不知谁家的稻草垛边起身,踩上草鞋,挑起工具,开始走村串巷。

虽然很多时候可以借宿民居,但是父亲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打扰别人。他说:“做我们这行的,整日走南闯北,别人需要时要给人家带去方便,自己能克服的困难,千万不要轻易麻烦别人。”

鸡叫时,父亲会在某一条护寨河边的花亭前停下,拿着两块铁片轻轻敲着。清脆的金属声总会引来几个早起的村妇,每人拿一口损坏的锅,催促赶紧补好,一家几口人还等着吃早饭。父亲总可以在谈笑风生中麻利地把活干好,等到各户人家炊烟升起时,借一碗水解渴,然后一边啃窝头,一边思量中午前要赶到哪一个寨子。

方圆几百里的村庄都留下了父亲的脚印,父亲从这些村庄带走的除了村民们对他手艺的赞叹,还有一个个白话故事。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丰富了父亲的漂泊生活,也让他坚定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念。不嫌贫,不仇富,靠手艺吃饭,自立自强,狗叫心不跳……

每隔五六个月父亲会回家一趟,看一看路上惦记的亲人朋友,把挣到的钱交到奶奶手里,小住几天,然后再次出门远行。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还依稀记得他走村串巷时遇到的剃头老司、弹棉匠、打铁农、做篾老司率真的眼神,还有他们爽朗的笑声。

父亲跟我说,他讲那些故事并不是他多么怀念过去的时光,而是希望把他听来的故事,琢磨来的道理告诉我们这些后辈,让我们琢磨和吸收,以后再传给我们的后辈。

在父亲的印象里,人一生离得开生你养你的山水,却离不开千百年来爷爷讲、爸爸说的俚语故事。那些陈年旧事和一代代传下来的道理,就像一条山间的小溪,流到他这里,他就要做一段河床,让这泓清水继续流淌,然后由我们承接下去,辈辈流传。正因为父亲这种使命般的真诚,许多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甚至陌生人遇到工作、生活难题时总不自觉地来他这里寻求答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