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学识字教本》及其坎坷命运(1)

陈独秀全传 作者:唐宝林


如前所述,陈独秀学识渊博,在对音韵学、文字学的研究有特殊的爱好。每当政治上受挫,他就专心致志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晚年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又与各政党脱离了接触,对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也无能为力,只是偶然对国、共、托三党及战争形势发表一点看法,主要精力是进行最后的文字学研究和撰述。

在狱中,他写了一部《实庵字说》。“实庵”,即诚实的小草屋之意,完全是文人的自谦词和雅号。这部著作,正式开始了他对汉字的逐个解析,但侧重于有关联谊词的释例。完成之后,就全面研究每个汉字的形成规律与音、形、意的组合特点,以帮助人们“识字”。因为了解了这个字的形成历史和特点,自然印象深刻,比不知其然的死记硬背好得多,所以,取名《识字初阶》。但此稿在狱中只完成部分初稿,晚年就以主要精力修改、补充、重订此稿,并改名为《小学识字教本》。

与进行政治运动一样,陈独秀的文字学研究,也贯彻着明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革古更新、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精神。研究与撰写《中国文字拼音草案》是这样,撰写《小学识字教本》也是这样。“小学”是古代音韵学与文字学的合称,陈独秀一贯主张二者统一起来研究,形、音、意不应分割。正如他在此稿《自叙》中说:昔之塾师课童,授读而不释义,盲诵如习符咒,学童苦之。今之学校诵出释义矣,而识字仍如习符咒,且盲记漫无统纪之符咒到二三千字,其戕贼学童之脑力为何如耶!即中学初级生记字之繁难累及学习国文多耗日力,其他科目,咸受其损,此中小学习国文识国字之法急待改良,不可一日缓矣。本书取习用之字三千余,综以字根及半字根凡五百余,是为一切字之基本一形义,熟此五百数十字,其余三千字乃至数万字,皆可迎刃而解,以一切字皆字根所结合而孳乳也。上篇释字根及半字根,下篇释字根所孳乳之字,每字必释其形与义,使受学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此不独使受学者感兴趣利记忆,且于科学思想之训练植其始基焉。因此,当《小学识字教本》(以下简称《教本》)完成上篇时,他在致台静农的信中,明确表示,他是在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未竟之功”:“中国文化在文史,而文史中所含乌烟瘴气之思想也最是毒害青年,弟久欲于此二者各写一部有系统之著作,以竟《新青年》之未竟之功。文字方面而始成一半,史的方面未有一字……”台静农:《酒气风暖少年狂——忆陈独秀先生》,台北《联合报》1990年11月11日。其“老骥伏枥”的精神跃然纸上。

过去,笔者认为陈独秀从事文字学研究只是他一生政治运动之外的一种爱好,现在看来乃浅见,实际上是他一生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他五四时期要求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一样,一生都在追求这种“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每周评论》第25号,1919年6月8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