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构建和谐邻里 3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 作者:周玉柳


曾国藩年少的时候,这些亲戚家境都还是不错的。随着晚清政治、经济的衰退,农村土地兼并的加快,很多中小地主失去了土地,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今昔对比,不是曾国藩的几个弟弟所了解的。想想自己与别人的过去,看看将来的可能性,曾国藩不禁感叹。他教育几个弟弟说:

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今我家方全盛之时,而贤弟以区区数百金为极少;不足比数。设以贤弟处楚善、宽五之地,或处葛熊二家之地,贤弟能一日以安乎?

凡遇之丰啬顺舛,有数存焉,虽圣人不能自为主张。天可使吾今日处丰亨之境,即可使吾明日处楚善、宽五之境。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馀补人之不足。君子之住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己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

所以,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曾国藩是坚持不二的。他坚定中带有批评的语气说:家中愿意慷慨赠送,你们千万不要因为我的书信改变父母的想法。这个做法,哥哥提出,父母玉成,不管对或者不对,你们做弟弟的都要“置之不论”。

到了道光末年,湖南农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稻谷高达三千五百文一担,曾国藩感叹:“此亘古未有者,小民何以聊生!”他曾经一度想解决之法,具体就是建置“两田”:为曾氏置义田,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为本境置义田,赡救二十四都贫民。但由于世道日苦,曾国藩自己条件也不宽裕,义田没法办起。后来他又思考模仿朱熹的做法,兴办义仓,用以赈助凶年贫乏之人。按照曾国藩的设想,他家先捐谷二十石,附近各富家亦劝其量为捐谷。每年夏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借给贫困户,秋冬收获后每石加一斗息收还,丰年不增,凶年不减。他认为,“数月之内,一转移之间,而贫民已大占便宜,受惠无量矣”。

曾国藩所做的这些事情,虽然限于他的亲戚族类,限于本宗本地,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作为一个领导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一些有利于乡里的事情,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难的局面,但是他有这样的举措、想法,也是难能可贵的。与那些当官以鱼肉百姓为本的领导者、那些只顾一家吃饱不管他人死活的领导者相比,应该是高尚的,值得肯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