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民思想 1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 作者:周玉柳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国藩与洪秀全的争斗,很大程度上是民心的争夺。谁获得广大百姓的支持,谁就可以得到胜利。太平军从广西出发,经过湖南、湖北打到江苏,一路上有很多的挖煤工人、穷苦百姓加入,说明开始的时候,它有很强的感召力,得到百姓的支持。而曾国藩兵出湖南后,一路上百姓并不支持他。很多地方,百姓看见官兵来了,还给太平军通风报信。1865年,他北上抗捻,发现河南、山东等地的老百姓非常仇视官军,他感到争取民心是当务之急。他说:“凡觇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就是说战争能不能取得胜利,首先要看老百姓支持不支持,把民心的作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曾国藩非常重视民心的争取与呵护。湘军是军政合一的军队,后勤有统一的安排,士兵不直接与百姓打交道,所有采购统一有人负责。有一次,一个采购员买了米,不给钱,一直拖着想赖账。卖米的百姓来告状,曾国藩知道了,将有关人等撤职查办,开除出湘军。他行军打仗一个总的思想是不扰民。他提出的“八本”思想,即:“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其中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一直贯穿于他治军的整个过程。

1843年开始招兵买马的时候,他就提出“以爱民为第一义”,将之作为治理军队的首要理念,不准官兵骚扰百姓。对于这一理念的施行,他反省说:“历年以来,纵未必行得到,而寸心总不敢忘爱民两个字,尤悔颇寡。”他认为:

天之立君、国之设官,皆以为民也。吾辈居官者,与百姓交涉,只有词讼与钱粮两端。钱粮不能无浮收,但不可过于浮勒;词讼不能必听断之公允、曲直之悉当,但不可过于拖累,便算是极好之官。仆尝谓统兵而不知爱民,即百战百胜,也是罪孽;居官而不知爱民,即有位有名,也是罪孽。

国家设置官吏,目的是爱民。因此,一个好官,一个好的统领,必定爱民。不爱民,即使百战百胜,也是造孽;不爱民,即使有位有为,也是罪孽。由于曾国藩的极力维护,主动争取,百姓对湘军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1854年11月,他在上给咸丰的奏折中写道:

臣等一军所到之处,民间焚香顶祝,夹道欢迎。扎营之地,或送薪米,或送猪羊,蓄发之民,愿为侦探,愿为向导。贼匪虽严刑禁杀,百姓不甚畏忌,犹殷殷输诚于官军。视往年官兵过境,无物可供采办,无人愿为向导,气象为之一变。此民心之可恃者一也。

过去老百姓是支持太平军的,为什么现在转过来支持官军?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造成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是曾国藩的爱民思想与爱民行为,感动了百姓。为了做到行军不扰民,曾国藩制定了《劝诫营官四条》,第一条即是“禁骚扰以安民。”条文规定:

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乎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无殊矣。故带兵之道,以禁止骚扰为第一义。百姓最怕者,惟强掳民夫,强占民房二事。掳夫则行者辛苦,居者愁思;占房则器物毁坏,家口流离。为营官者,先禁此二事,更于淫抢压买等事一一禁止,则造福无穷矣。

明确禁止骚扰百姓,不准强掳民夫,强占民房,也不准拆民房修建工事。有一支军队在皖南某镇驻扎,强拆民房门板等盖营房,当地绅士将状子搞到曾国藩那里,他专门派人去调查,事实调查清楚后,给予军事主官严厉处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