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凤巢 理想主义是一道光芒(10)

凤凰卫视这些年 作者:张林


5

从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那一天起,全世界都知道1997年7月1日香港要回归中国。此前,邓小平与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激烈而又不失理智的交锋。

撒切尔夫人说,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可他恰恰最缺资本!

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人不懂资本主义,所以管理不了香港。

邓小平说,那我们就找一个懂资本主义的人来管理嘛。

邓小平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受任何干扰、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

智者的交锋往往散发出一种迷人的气息,刘长乐为此感叹。

1994年,距离香港回归只有三年了,刘长乐必须行动了。他和崔强商量,一定要在香港回归之前把卫星电视办起来。在香港注册,在香港办台。国际卫星电视是当时最新的概念,也是影响世界最便捷的手段。在香港办电视台,一是“一国两制”,政策宽松;二是依托大陆,市场广阔;三是文化相通,南北互补。

“立足香港、依托大陆、覆盖全球”,当时就定了这么三句话作为办台方针。

用像风一样的速度影响世界。

刘长乐开玩笑说,咱们的志气不是一般大,而是超级大。

刘长乐分析了自己这个小公司的优势:第一,了解这个产业,了解它的运营环境和政策空间;第二,人脉关系好,从央视到省市级电台、电视台,都有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同事、同学,可以找到最好的人才,比如王纪言、余统浩这样的,都是本行业的佼佼者;第三,自己是记者出身,懂传媒又懂管理,还有商业运作的经验,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刘长乐郑重宣布,要把这些年赚的钱拿出来,办一个在全世界都能叫得响的电视台。

刘长乐也许低估了困难。在海外做电视,很难自己包打天下,如果想把所有人才都找到,把所有设备都买好,从一张白纸到把电视信号发向天空,需要大把金钱,需要漫长的时间,弄不好就成了遥遥无期的纸上谈兵。

他们庆幸转发器的拥有者是那个严苛的默多克,这使他们有机会去找到一条新的路。

就在刘长乐苦思冥想如何与新闻集团交涉,在“亚洲一号”卫星上立足的时候,余统浩恰到好处地出现了。他带来了默多克因为STAR TV长时间亏损、无法落地而焦虑不已的信息:默多克正在寻找通过与中国媒体合作获得变相落地的机会。

“咱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比巨人还高。”余统浩说。

默多克已经明确表态不希望在香港再出现一个竞争对手,那么能不能与他合作呢?这是个特别难的难题。

默多克公开向中国示好的消息,刘长乐早就听说了,但与他合作的事却最费踌躇。

默多克是公开鼓吹对中国和平演变的人,与他合作会不会事办不成反惹一身骚?自己是否会被人当枪使?发展空间会变大还是变小?将来是否会与合作方发生激烈的观念冲突?

司汤达写过著名的小说《红与黑》,那可是以悲剧结尾的。

还有那些老小愤青,动不动就会说你是汉奸。

不管你的血有多热,情有多深,一旦被误解,多少年都翻不了身。

敢冒这个险吗?

这个决心难下,刘长乐想了好多天。

既然绕不过去,既然不能井水不犯河水,既然必须迎头相撞,那就想一个办法相互拥抱。

拥抱,有时是表示亲密无间,有时是为了把对方的肋骨勒断,有时是庆祝达成妥协。

几个星期后,刘长乐说:“好吧,我们直接与新闻集团联系。”

余统浩把电话打给了新闻集团。

不几天,刘琳达出现了。她身穿白色热裤,配一件鲜黄色的T恤,很酷的样子。她活泼、健谈,说话口气很大,名片印的是“新闻集团中国地区负责人”,但她谁也不领导,专门负责高层公关。

根据极其有限的资料,刘长乐他们知道刘琳达是华裔澳大利亚人,40多岁,在新闻集团任职之前从未到过中国,却得到默多克超乎寻常的信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