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4)

小书馆·学诗浅说 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在这里可以看出下列几点:第一,建安诗所以别于古诗十九首,是句法更加整齐,组织更加严谨。初秋凉气发以下四句的面貌就显然不是十九首里所有的。从此以后,成了五言诗的定型。也就是说,以前不过略具轮廓,到建安就规模具备了。第二,曹植的诗比较平实,曹丕诗虽不多,而以超逸见长,一是以工力见长的,一是以天分见长的,也就是后来李白、杜甫的分别,杜甫近于曹植,李白近于曹丕,历来的诗家,或偏于此,或偏于彼,大抵不出此范围。第三,曹植诗中:“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以下各句,是后来咏时事诗所从始。这样就反映了时代,不管诗人的动机是怎样的,总之,诗就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从诗可以获得宝贵的史料。

曹植诗的起句往往非常开阔宏壮,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这也是由十九首承袭而来的,成为魏晋以后五言诗的共同体势。

建安诗人号称七子,其实余人的诗大同小异,也不必细述了。

建安时代的繁钦定情诗是后世艳体诗的开山祖。词句古艳,情致缠绵,后人是追踪不上的。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思君即(就近)幽房,侍寝执衣巾。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何以致契阔?绕腕双条脱。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何以答欢欣?纨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阮籍及其他

到了魏晋间的阮籍,由于时事多故,心怀不平,而又不能不隐晦以避祸,作了八十二首咏怀诗,以寄感慨。词意悲伤激切,但是究竟意旨如何,仍不能明言,只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而已。也是从古诗十九首发展出来的体制。

录下列一首,以见一斑。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朱华振芬芳(。)。高蔡(地名,出《战国策》)相(.)追寻。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说明:字旁的点代表仄声,圈代表平声,是根据翁方纲《五言诗平仄举隅》的。)

阮诗的音节可以作为汉魏诗的标准。初学应当注意体会。除韵脚以外,翁方纲指出某字应用平声,某字应用仄声,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也值得参考。

到了西晋,陆机、潘岳的诗开始变古朴为绮丽,这是与文体的变化相应的,举陆氏的《日出东南隅行》为例。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璿(璇)房出清颜。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暮春春服成,粲粲绮与纨。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璠。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悲歌吐清响,雅?稚?舞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妍迹陵七盘(舞名)。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颜变,沉姿无定源。俯仰纷阿那(婀娜),顾步咸可欢。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