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篇(11)

小书馆·学诗浅说 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王孟高岑也是往往并举的,但高适,岑参以七言古诗见长,与王孟实在并非完全一路。他们的古诗都带有讽刺性,而风韵高雅不露锋芒,含蓄有味,却与王维有相近的地方。

试看高适的一首: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正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徊。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羡?陶潜归去来。

这是他作封丘县尉时的诗,对当时县尉之逢迎长官,欺压平民,都毫不隐讳,表示厌恶。生事一联,也很够沉痛。

再看一首: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泪)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歌行》)

战士一联,讽刺之强烈不言而喻。据他自己说,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按前一年,张守珪与契丹作战,岑氏据从军归来的人所传述而作此诗,不但是反抗黩武主义的表示,而且是对不顾百姓疾苦、贪图立功受赏的边将加以谴责。与上述一首都是天宝乱前内政边防腐朽崩溃的预征。王维是个雍容华贵的京官,不见得会感觉到,而高适、岑参却在外边饱经忧患,所以在和平的音节中已经寓有激昂之意了。

再举岑参的《白雪歌》为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大体是两句一转韵的,在适当的地方却仍是四句一韵,好像急管繁弦之中,偶然也停顿一下。这样就变化莫测,不至于单调了。抒写悲伤激切的感情,这是最适宜的。

李白

假如王维的诗有佛教成分,那么,李白的诗就有道教成分,王维是诗禅,李白是诗仙。诗有仙气,总是非人力所能强为的。不过李白也仍有他的师承所自,一是鲍照,一是谢眺,细读他们的诗,就可以看出。总而言之,可以证明唐人的诗总离不开六朝的影响,只是唐代的名家能吐弃六朝的糟粕而推陈出新罢了。李白的古风里自己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足见他不甘心为六朝所困。然而他又说:“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又何尝不露出对谢眺的倾倒呢?

李白的大部分生命在安史之乱前,眼见过开元盛世,漫游各处,对于祖国山川的壮丽有无限的爱慕深情。他的模山范水,虽本于谢灵运,而大变其面目,写来带着横逸凌云之气。游山诗到了这步田地,平庸的作手就不能替一词了。他的《庐山谣寄卢侍御》一首是代表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