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动人的一节” 1

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 作者:张艾子


1921年农历正月初八,毛泽东风尘仆仆地从长沙赶回了韶山冲上屋场。这个时候,父母已经双双去世了,只剩下大弟毛泽民和他的发妻王淑兰孤单地守着冷清的上屋场。这一天,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的生日,毛泽东和弟弟妹妹们一起,到楠竹坨父母的合葬墓前进行了祭奠,以寄托他们兄妹的哀思。

晚饭后,一家人围炉向火,闲话家常。

这是一个寒冷的南方的春夜。毛泽东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围在火塘的四周,谈论着家事,也谈论着国事。据毛泽民的发妻王淑兰后来回忆,这是她“一生记忆中,最动人的一节”。

王淑兰所说的“一生记忆中,最动人的一节”,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就在这个寒冷的春夜,在毛泽东的耐心开导下,毛家兄妹们懂得了“国乱民不安生”的道理,他们下定决心“舍小家为大家”,跟随大哥,走上一条充满牺牲、充满艰难而又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道路。

那是一个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1921年农历正月初十,毛泽东身穿一件长衫,夹着一把雨伞,迎着初升的旭日,离开了韶山。他的身后,跟着两个人,一个是小弟毛泽覃,一个是堂妹毛泽建。

一个星期后,毛泽民夫妇也离开了韶山。

至此,毛泽东一家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他们从山沟沟里走出来,走上了求知、爱国和革命的道路,从思想文化落后的农民变成了有新文化、新思想的知识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觉悟越来越高。

在毛泽东的直接影响下,毛家兄妹完成了家与国的高度融合,他们的家与国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坚强战士。

1925年和1927年,毛泽东又先后两次回韶山领导和考察农民运动。1927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在父老乡亲面前立下豪言壮语: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站到了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用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革命成功了。

革命成功了,但国家正处在恢复建设时期,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忙于国事的毛泽东依然没有回韶山的机会。直到1959年,在迎接建国十周年之际,毛泽东终于有了一个回家乡韶山看看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来自于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即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党中央和毛泽东拟考虑在全党解决纠正“左”倾错误的问题,抓紧在有关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在副总理罗瑞卿、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人陪同下,回到了韶山。这是毛泽东1927年离开韶山以后的第一次故园之行,32年了。

毛泽东的这次故园之行是短暂的,只有三天两夜。毛泽东视察了韶山的农业生产,拜祭了父母的合葬墓,参观了上屋场旧居,邀请地下党员、大革命时期的自卫队员、烈士家属、老贫农以及公社和大队的主要干部等几十人召开了座谈会,并设家宴请各位乡亲吃了一餐简单的便饭。

在上屋场旧居,毛泽东曾面对母亲的遗像,动情地说:“母亲,你的儿子回来了。”回首往事,毛泽东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要是现在,他们是不会这样早逝的。”毛泽东为父母刚过半百就去世深感痛惜,他始终对父母亲怀有浓厚的感情,并把这种亲情深藏在心底。如今父母早已作古,为了革命,弟弟和妹妹也都牺牲了,一家人只剩下自己,怎能不感慨万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