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的欲望地图 4

欲望号街车 作者:张闳


由此看来,90年代上海市对人民广场的改造则显得意味深长——它被改造为一个花园广场。广场的政治性功能正在逐渐消退,代之而起的是其明显的休闲功能。休闲,是“后现代”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90年代以来政府大力提倡的新生活运动的重要内容。国家不仅通过其舆论机器公开倡导休闲文化,同时,也为实现这一意识形态的转型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人民广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这些变化,成为90年代国家意识形态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人民广场的北面正中也毫不例外地是市政大厅——这座城市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所在。一座坐北朝南,形状扁平而且方方正正的四方体建筑,就像一张毫无个性的“国字脸”,看上去沉默、冷静、严肃而且刻板——典型的官僚面孔。处于它一左一右对称的另两座建筑分别是市政规划厅和上海大剧院。三座建筑物构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权力中心,它的左手抓物质文明,右手抓精神文明。人民在左边目睹了上海市物质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之后,可以去右边享受精神文明的硕果。那里正上演着上层人士所爱看的俄罗斯“黄梅戏”。

带着“双丰收”的喜悦,人们来到广场上,红肥绿瘦的花花草草,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惬意的休闲环境。但休闲不忘国家,不忘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权力的大厦正对面有象征着权力和传统的宝鼎——上海博物馆。它也像是一尊巨大的香炉,燃烧着传统的香火。有一个看不见的人主持着一场永恒的祭祀仪式,祈祷列祖列宗保佑政权千秋永固。

一般而言,从前的广场记忆似乎已旧迹难寻,以致人们往往会认为这里仅仅是一处花园广场而已。很少有人注意到人民广场北面正中的那幢建筑物的存在。这座建筑当初孤家寡人,显得十分触目,现在则毫不起眼。它确实藏匿得很巧妙。功能齐备的诸多其他建筑物挤满了不大的广场,复杂的布局、众多的功能和花草的清香,更是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但事实上,那张“国字脸”依然存在在那里,远远看去,就好像一个千眼巨人,默默地注视着广场上散漫的人群。人们会忽略它,对它视而不见,但一切都在它的视线之内,在它的(应该的更为充分、更为有效的)监视和掌控之中。它真正表达了广场意志的真实含义。

人们往往将90年代上海的城市理念归结为现代“商业精神”,但问题显然不那么简单。在广场这样一个关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段,“商业”并不直接抛头露面。它依然是不那么体面地屈居于更低的层次,尚且半遮半掩、羞羞答答地处于半地下状态。从广场地面的诸多开口向地下降落,人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直通香港名店街。那里是一个香港化的小世界。在这里,我们才可以感受到上海潜在的欲望之强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