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狠角色 1

混搭 作者:朱冰 戴军 李静


无论如何执拗,引领灵魂飞升的先是抽象的梦想,紧接着便由具象的物质来折磨灵魂。还好,在李静开启独立之路的伊始,她就有幸傍上了大腕,这位大腕就是自己永远的精神支柱——母亲。

从央视离开以后,李静迅速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她最先找到几个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同学,大家挤在一间屋子里就开始了围绕理想和艺术的创业实验。这些人中有后来《疯狂的石头》的编剧和来自其他专业的好朋友等,但当时都是一群不懂商业套路的文艺青年。李静说,咱们要成立一个工作室,自己写剧本拍戏。然而,撞击现实的疼痛一点也不亚于触摸理想的狂喜。在连续拉不到钱的情况下,剧本无法顺产,大家也无奈地渐渐散去。

而此时现金已经快断流了。一天,李静走在马路上,突然悲从中来,就像和自己赌气一样,冲到路边花2块钱买了一张奖券,没想到居然中了一辆山地自行车!“真好,以后我就可以骑车上班了,省钱。”欢喜异常的李静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结果骑到一半实在累得不行,就下车花6块钱买了一根梦龙雪糕激励自己。朋友骂她:“你会算账吗?一根冰棍6块,面的才10块,你还不如打一面的!”李静心里一沉,若有所思。以前的自己或许真的是一个好运气的人。从刚毕业的音乐师范学生一下变成了大屏幕上的主持人,后来又进了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一路都极为顺利,几乎都是机会自己找上了门。可现在她终于要自己找机会了,这山地自行车原来是传说中最后的好运。

“妈,你能借我10万块钱吗?”李静向母亲寻求支持。

李妈妈有点担心地看着她:“你想干吗?”李静从兜里掏出两个章来,一个财务章,一个公章,说:“妈,这是我注册的公司。我要做中国最好的制作公司。但我现在要先搭个景,需要10万块钱,你能先借我吗?等我搭完景,节目一赚钱我就还你。”

李妈妈看看李静,心想这孩子太可爱了,数数都常常数不清楚,坐在地上拿两个章,说要做中国最好的制作公司。但话一出口只剩一个字:“好。”李静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10万块已是能给李静拿出来的最大数目。李妈妈说:“孩子你做吧,我也不指望你能还我,你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后来李静的妹妹李媛也把多年的积蓄借给了她。筹够了钱,李静带着两个章和一颗红心上路了。

这一次她很清楚,自己没有退路,不在电视圈爆发,也要在电视圈爆发。不是电影,不是电视剧,一定是电视节目。这情景多少有些“壮士一去兮”的悲壮,但她的心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她终于选择了一条明确的道路,执迷不悔也是一种尽兴,这种尽兴来自于她内心对另一种玩法的渴望。

回望历史,民营电视制作的发展与90年代以来的两大潮流密不可分:一是制播分离,一是电视的娱乐化浪潮。就在李静选择了民营电视的当口,也是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开始松动的时机,“电视节目制作多元化”呼之欲出。于是在1999年底大批民间电视机构带着勃勃雄心跳入了这片暗潮涌动的海洋。其中不乏大手笔的试水和大规模的炒作,一群满怀理想与野心的人企图在新世纪的前夜将民营电视推向一场真正的波澜壮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