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功不是两个字 3

混搭 作者:朱冰 戴军 李静


看着一屋子紧锁的眉头,戴军却一脸淡定。倒不是事不关己,只是他相信李静。那段时间,在节目上一看到李静拿出新闻主播的范儿,他就会想,这个人怎么这么说话呢?然后等下了节目和李静一起聊天、吃饭,他就接着想,这个人怎么这么会说话呢?于是戴军做出了一个判断:私底下的李静要比台上好玩一百倍。戴军承认自己是个“话痨”,但有时他和李静出去玩2个小时,李静可以一个人说1小时50分钟,最要命的是,她的一言一语总能把身边的人吸引住,很深很深地吸引住。所以,每当李静在节目上与自己“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他只觉好笑,却并不担心。他也不给李静什么建议,只是坐在李静身边,在她试图发动“攻击”的时候,帮着补上几枪。他不着急。他相信李静只是被催眠了,她能把自己叫醒,只是需要点时间。

这个过程并没有让戴军等太久。李静很快就打破了那层壳,她渐渐在节目中讲起了笑话,不再为嘉宾和观众的反应而胆战心惊。“没有人能够帮你,只有你自己才能释放出那种幽默。”李静说。原来这种“幽默”是发自内心的,是她未曾丢失的,也是戴军所坚信的。而至此,两个人的默契才算是真正开始。他们不再做“发问者”,你问完一个问题,我再问一个问题,表面上看各有分工,实际上却是彼此的替补。“我俩总是不配合,不分工。”李静渐渐明白,最好的互动是无法刻意制造的。尽管原则上,李静需要负责走流程走框架,戴军在里面添油加醋,但往往他们会在现场随意地互换角色。比如戴军若是和嘉宾就一个话题聊开了,他就会把李静的问题也顺着都问了,而李静则会守候在一边,见机就“砸它一卦”,引爆情绪点。这样一来二往,他们似乎找到了一种“第三方的玩法”,也就是不用问题来引出嘉宾的故事,而是用两个主持人的互动把嘉宾的话拎出来。有时他们会先把嘉宾摆在一旁,对彼此来上一段采访;有时是一起讲段“相声”,在一捧一逗间抛出话题;有时甚至会成为“被访者”,接受嘉宾的反问。总之“第三方玩法”,让“互动”成为了访谈的内核。而李静和戴军也终于意识到,真正的默契,不是在意对方的眼色,而是在意自己的本色,这才是搭档的玩法。

戴军曾说,他与李静就好像失散多年的老友,突然又找到了,感觉很奇妙。就像周末站在王府井最繁华的大街上,在茫茫人海之中,李静毫不费力地一眼认出了他。“你怎么又穿身橙色的衣服啊?”李静问。“我倒要看看王府井谁能晃得过我!”戴军说。就这样,在李静心里乱七八糟的时候,戴军也把自己拾掇得乱七八糟,于是李静心里便有了一份莫名的踏实。她其实是感谢戴军的,这个搭档不会告诉她如何破壳而出,只是陪着她一步,一步。哪怕看不到未来,也至少有那么一团鲜亮的颜色让自己望向天空的眼睛不至于失神。

《超级访问》火了,似乎要验证一下两人的“人气”,李静和戴军拔腿就去了西单,故意坐在人如潮水的西单地铁口对面台阶上。“你不怕被人认出来啊?”李静问。“怕什么?”戴军反问。是啊,究竟怕什么?是怕被人认出来尴尬,还是怕没人认出来失落呢?李静也一屁股坐在了戴军的身边。眼前的地铁口不断涌出人来,一茬又一茬。只是大家都低头赶路,没几个人注意到他们。黄昏时分,终于有一个人走近他们,原来这人他俩都认识,是个同行。“你俩坐这干吗呢?”那人问。“听说今晚有流星雨,我们在看流星。”戴军说。那哥们儿一时语塞,望了望天,走了。身后,李静的脸上扯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随着周围的人潮消融在暮色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