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交涉轻抵抗 断送长城抗战(1)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何应钦被人称为“何婆婆”,除了含有嫌他办事考虑太过周全、优柔寡断的贬意外,大多是因他涵养好,待人谦和,称赞他有一副婆婆心肠。他的这副婆婆心肠,连日本侵略者也感同身受而大加利用。一次,日本驻北平武官酒井隆违反中国驻军的戒严令,在东城区苏州胡同一带东游西窜,受到中国哨兵的盘诘。次日,酒井隆带上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闯到新华门,声言要到居仁堂面见何应钦提抗议。宪兵按规定要求酒井隆单独进去,两名日本士兵不得入内。酒井隆不答应,大闹起来。宪兵只好进去请示,何应钦竟然同意让日本士兵与酒井隆三人同进居仁堂。当酒井隆向何应钦提所谓“抗议”时,两名日本武装士兵紧跟左右,根本没把何应钦放在眼中。何应钦感到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面部的肌肉不住地抽搐,但也仅只对这种毫无外交礼仪的粗野举动提出抗议。酒井隆自知礼亏,但仍狡辩,谎称昨夜中国哨兵要他下跪,并想用大刀砍他。他在北平的生命没有保障,所以不能不带武装随行。还说他本想采取自由行动,但念及与何应钦是士官学校的同学,是老相识,才来当面抗议。何应钦听了酒井这些胡诌,不仅不抗议了,反而一叠连声道歉解释,使酒井欣然满意而离开。事后,何应钦下令北平的中国军警,对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外国人要客气,要礼貌。

热河是华北与东北之间的缓冲地,对中日双方,都是进可资为桥梁,退可资为屏障的战略必争之地。热河失陷以后,确保长城一线的安全,至关重要。何应钦判断,日军将从山海关方向进攻关内,所以集中兵力于滦河以东,并在宁河、宝坻一线征集民夫,挖了些土壕,连通讯网也未架设,就权充作防御阵地了。

进攻长城一线的日军计两个师团、三个旅团加三个骑兵队,由关东军司令官武滕信义指挥。而何应钦手下可供调动的兵力,计27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及一些炮、工兵部队。如果真正坚决抵抗,是完全能够打退日军的进攻,并进而收复热河的。但何应钦并不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抗战,因为蒋介石没有要求他这样。因此,日军能够从容地集结力量,攻击长城各口。守卫长城的中国军队,确实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民族自卫的长城,使关东军陷于苦战之中,形成拉锯式的反复争夺。

长城抗战的消息传来,全国人心振奋。而何应钦、蒋介石却不然,担心如此坚持下去,影响与日本达成妥协,也牵掣在江西的“剿共”。3月23日,蒋介石秘密到北平,向何应钦面授机宜,要他只以现有兵力,进行消耗式的抵抗,不能再增加援兵。这一“机宜”付诸实施,无疑要断送长城抗战。3月30日,亲日派头子汪精卫从国外“游历”半年归来,再次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蒋汪合作内阁的成立,更加速了何应钦从对日有限抵抗向消极防御、积极妥协的转变。

4月中旬,正值长城抗战紧张之际,何应钦和日军方面都开展了以英国公使蓝浦森为桥梁的谋求停战的活动。日军之希望停战,是因为在长城各口均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企图以政治手段来实现军事手段所不易达到的目的;而何应钦之谋求停战,从根本上说是他到北平的主要目的,从最直接的动因上看,则是执行蒋介石4月12日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上所作的名为“长期不断的抵抗”,实是坐等国际形势变化的“一线希望”的指示,为消极待变赢得时间。

4月19日,当日本驻北平公使馆武官中山详一与蓝浦森面谈,要求英国出面使中国军队停止抵抗的同时,在居仁堂内,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亲英美派学术界名流胡适等人,也与何应钦进行着谋求停战的磋商。次日,蒋梦麟衔何应钦之命,以私人资格会见蓝浦森,请其出面斡旋。蓝浦森表示尽力而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