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安事变 文戏武做(3)

何应钦新传 作者:熊宗仁


这一天,端纳带着宋美龄、孔祥熙的秘密使命飞抵西安,会见了蒋介石,向蒋递交了宋美龄的亲笔信。信中称南京是“戏中有戏”,建议蒋介石下令何应钦停战。端纳也要蒋看到,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集团,“此刻决定利用西安事变,借机派步兵、炮兵和轰炸机进攻这座城市。何的追随者将以解救委员长为借口炸死他,为他们自己和日本夺取权力。……政府军已经向西安进发”,说服蒋下令停止进攻。

其实,何应钦虽有野心,却不敢奢望龙袍加身。他深知蒋介石通过多年的阴谋权术,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而国民党中的元老派和实力派人物尚且时时想分噬其权,弄得蒋不得安宁。论资历、声望、实力,何应钦无论如何难与汪精卫、胡汉民、李宗仁、阎锡山诸人相比。自入黄埔军校以来,他在权力角逐中,拥蒋则升,抑蒋则降,这种自知之明并未泯灭。再说,孔祥熙已经代理了行政院长,居正代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之职,因有副委员长冯玉祥在,连暂代之名也没有给何应钦,而由五常委中在南京的冯玉祥、何应钦、朱培德三人协商,何应钦只得了军队的调遣指挥权。这样的格局已十分显然,即便蒋介石死了,他的权力也是要被瓜分的,绝不可能由何应钦独吞。况且,何应钦从没有治党和主政的经历和经验,充其量能代替蒋介石掌握中央军权,成为黄埔系的唯一首领。尽管主、客观条件都不可能让何应钦登峰造极,但他并不放弃这种努力。“讨伐”成功,蒋因此脱险,首功非他莫属;蒋因“讨伐”而死于乱军之中,或迫使张、杨置蒋于死地,只要内战打起来,何应钦实际获得的中央军的兵权就可能保住,自然值得冒险加兵。

正是自度尚不能控制国民党的中枢,何应钦才未雨绸缪,于12月14日致电在德国养病的汪精卫,欢迎他回国“主持中枢大计”。汪精卫接电后,立即复电说:“事变突起,至为痛心,遵即力疾启程。”汪还求见希特勒,欣喜莫名地表示:德国、日本如能支持他回国执政,他愿代表中国加入德日轴心集团。希特勒在与日本通气后,向汪表示将与日本一道,支持汪精卫、何应钦组织亲日政府。请汪回国,是何应钦在权力竞争中老成持重、不易显露锋芒的一着。表面看,一旦蒋介石死去,国民党政府的首脑非汪莫属。而汪之能上台,功劳有他一份;他无疑会在新的权力分配中捞到更大的好处,亦可如蒋介石那般炮制汪精卫。而一旦蒋安然归来,他也可以此证明自己没有取蒋而代之的打算。

自1928年2月蒋介石撤了何应钦的兵权以后,蒋深知何应钦与他之间有一种生死与共的难以解脱的关系。何应钦虽有借机谋权的打算,但未必就如宋美龄和端纳分析的那般浅薄。端纳到来之前,蒋介石极希望何应钦能给张、杨一点厉害尝尝,却又怕遭池鱼之殃。蒋经不住宋美龄的要求,加以确实探知张、杨并不想整死他,出于自身安危计,他也不愿中央军此时轰炸西安。同时,张学良也屡次请蒋介石下手谕停止轰炸,否则……后果自然难以逆料。于是,蒋介石在17日给何应钦去电:“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于本星期六(十九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为了确保这道手谕能直接送到何应钦手中,经张、杨同意,让随蒋被扣的蒋鼎文携带前往南京。

12月16日上午9时,在中央党部召开的第23次政治会议上,何应钦更放出空气,火上浇油,说:“端纳来电,实近合西安心理,欲诱孔、宋入陕,多一重作质者,以加厚其谈判之力量而已。”主战派更一致主战、主快,主张一直围到西安城下。尽管冯玉祥、孔祥熙等百般要求,但“讨伐派”咄咄逼人,寸步不让。孔祥熙只得退而求其次,主张即令“讨伐”,也应从缓,宜采取“军事政治,同时并举”的策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