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想 只比别人好一点的亿万富翁(3)

奋斗改变人生 作者: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组


主持人:你的第一台电脑是谁给你买的?

李想:我父母。因为考上高中了,作为奖励,父母同意让我买一台电脑。我就要了8000块钱。我看了很多杂志、报纸,对怎么选电脑心里很清楚。我几乎像专家似的跟电脑商进行沟通,最后他只赚了我200块钱。要知道,当时每台电脑不赚1000块钱,电脑商好像对不起自己。后来周末的时候,他缺人手就叫我去帮他。我也喜欢待在电脑城。每装一台机器,他会给我50到100块钱。后来我的朋友想买电脑的时候,就来找我,问我该怎么选。如果去找电脑城的商家去买,他们首要目的是赚你最多的钱。而找我,我会向他推荐一台性价比最高的电脑。

主持人:当时你可能还是为了炫一下,是吧,就喜欢这事。

李想:对,我觉着我可以帮他选到最好的电脑。他们很多时候两眼一抹黑。我帮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听了我的建议,非常满意,就会告诉身边的朋友。当时我经常跟大家开玩笑,说凡是听我的,没有一个后悔的,凡是没有听我的,全都后悔了。慢慢地在同学和朋友间传开了,然后形成一个效应,那就是买电脑,一定要找李想,最好让他帮你装上。

主持人:你黑吗?

李想:不黑。我会给经销商保持一个合理的利润。人都不傻,你黑别人,旁边就有一个柜台,拿出同样的配置一问,发现比你这里便宜,人家就不信任你了。那时候,一方面帮着很多人装电脑,另一方面,通过在电脑城打工,我开始有收入。有了收入,我就不停地用这收入来更新电脑配件。

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成了李想梦想的寄托。电脑当时是很陌生的东西,用户不知道如何去选择,怎么能用好。于是在这个平台上,李想扮演了专家和用户之间的桥梁角色,把专家的东西变成用户能听得懂的语言,这恰恰是媒体要做的事。这也是李想“替用户着想”的体现。

主持人:到了高二的时候呢?

李想:我不停地看这些电脑类的报纸杂志,到了高二我就发现,上面写的很多东西,一是写得不对;二是很多东西对用户而言没用。很多时候用户只是想知道,哪个东西更适合我,多少钱,怎么配合适,但是这些东西杂志里却没有。于是,我就想自己写文章,毕竟我接触的东西很多。第一个是投了一家报纸,叫《电脑商情报》。

主持人:这个报纸很有名啊。

李想:我就给它投稿,当时还是上课写的,拿着信纸写了5000字,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我是怎么装的,是怎么来用的,然后按照上面的地址寄过去。两周以后,我接到电话,说你的稿件被采用了,刊登了一整版,稿费500块钱。那是我的第一笔稿费,而且当时那篇稿件,还获得了当年优秀稿件的前三名。后来我就大量投稿,《电脑报》什么的我全投。

主持人:你发现投稿比装机器挣钱,是吧?

李想:也不是为了挣钱。我装机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觉着能帮到别人。但是,我觉着写文章能帮到更多的人。

主持人:他最早的商业逻辑建立得就非常正确,你看,他的商业逻辑就是我尽量多得帮别人,我帮得越多,收获就自然越大。

李想:收获其实是次要的,包括我都没想过要稿费。我的稿费特别高,而且是自然涨上来的。我最开始投稿的时候,100块钱1000字,后来所有杂志都给我300块钱。当时300块钱可是编辑能够给出的封顶价了。这些稿件登了以后,很多人会因为看了报纸上的文章,感觉特别好,去电脑城里的时候会说,想要什么东西。因此,我高二时的收入就上升一节子,每个月大概会有2000块钱。同时,我不用花钱买电脑配件了,因为这些报纸杂志会把一些电脑新的配件给我寄来,让我来试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