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幕 借问戏剧何模样 (1)

戏剧的味道 作者:黄美序


夜晚的路上寒冷凄凉。        

一条狗横过街道。

不太好懂吧?(全剧见“模仿与创作”一节)当然,你也可以先选择和朋友去观赏一次演出。有可能你不会马上感到“不虚此行”和“值回票价”。你也可能会在某些演出后的座谈中听到这样的对话:

观众与演员的对话:

观众:请问你在戏中的(如某个动作、某段台词)表示什么?

演员:不知道。导演要我这样做(说)我就这样做(说)了。

观众与导演的对话:

观众:你这个戏跟我以前看过的都不一样……

导演:我就是要做得跟别人的不一样。

观众:请你说说你的意图是什么好吗?

导演:说过了,我就是要做一个跟别人的不一样的戏。

观众:请问你是怎样的不一样?

导演:那就看你怎么看啦……

希望这不是你的第一次的看戏经验。如果不幸被你遇上,希望你有勇气和耐性再多试几次。事实上,就我个人有限的看戏经验来说,大多数这样的导演常常会 过于自信和自满,他们“自认为不一样的呈现形式”,可能早就有不少人尝试过了。虽然年轻的戏剧工作者能雄心万丈是好的,但是虚心不够必然是学习的障碍。

还有,在选择剧本时最好不要“偏食”,只爱看我们熟悉的东西、只爱用自己熟悉的尺度去衡量一切——这也是一种自满和障碍。反过来说:如果观赏者因为 经验不足而无法进入某些作品,也绝不要自认为“没有戏剧细胞”而放弃。许多事都是“学到老、做到老”,要有点耐性。戏剧的欣赏和学习也是一样。

学习戏剧像学习其它技艺一样:最大的障碍是自满,最佳的动力是虚心。只要你能发挥童真的好奇心,你一定能进入戏剧的殿堂。

现在先让我们来认识“剧本”与“剧场”的面貌,并从“本”开始吧。

剧本的形式

上文说过:戏剧的特色之一是“讲故事”(除了20世纪出现的极少数例外),但是讲故事并不是戏剧的专利,像许多歌谣、变文、叙事诗、史诗、小说、电影、电视剧、新闻报导等等,都有说故事的因素。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一首可能大家都读过的诗——杜甫的《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是杜甫写当时战乱现象的作品之一(大家最熟悉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写的),以第一人称叙述诗人看到官差捉人的情形,诉说战争给 一个家庭带来的苦难——三个儿子都去当兵了,并且一个已经阵亡,留在家里为孙子喂奶的媳妇连一条好裙子都没有,最后老妇人被捉去军中做伙夫。作者在诗里不 但透露出他对这家人的同情,似乎对“吏呼一何怒”的官差也保留了一点人性(他们并没有带走喂奶的年轻媳妇或搜查房子)。结尾四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 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巧妙地点出老翁的悲哀,以及诗人的无奈心情。

如果杜甫是一位新闻记者,他对这个事件的写法就不一样了。他可能会这样报导:

昨夜有官差去石壕村捉人,老翁跳墙逃走,老妇向官差诉说家中三个儿子都已经当兵去了,并且一个已经阵亡,家中现在只有她与尚在为孙子喂奶的媳妇。她虽然老了,还能为士兵烧饭做菜,愿意立刻跟他们去前线服务。最后官差带走了老妇人。

这是新闻报导,当然也在讲故事,但只是客观地陈述事实,没有感情的牵涉,也不加评论。读起来的感觉就跟上面引述的诗很不一样了。

另外有一种很常见的讲故事文体——小说。假定杜甫是一位同情弱者的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又会不同:他很可能会加进去许多感情而写出如下的一个极短篇:

昨天晚上,月明星稀,我一个人信步漫游,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村,这时突然飘起毛毛细雨,雨势很快加大,还夹着雷声,我看见一栋茅屋中有暗暗的灯光, 便过去求宿。开门的是一个老妇人,我向她说明来意,她便让我进屋。这时屋里出来一位老翁,说家里非常简陋,并且问我吃过晚饭没有,怎么会到这个小地方?我 说在路上已经吃过了,只是路过,有个地方避雨休息一晚就可以了。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大声敲门,并且还高声大叫。老妇人紧张地示意老翁快走,老翁便跳窗跑了,老妇人一边叫着“来了!来了!”一边看老翁已经逃走,便 去开门。门开时从外面冲进来几个官差,凶神恶煞似地问老妇人家中的男人在哪里?老妇人说她的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并且老二已经阵亡,家里现在只有一个还在 吃奶的孙子和喂奶的媳妇。另两个官差在东张西望,要进屋内搜查,这时屋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老妇人求他们不要进去,因为家里穷得使媳妇连一条完好的裙子都 没有,不敢见人。并且说,她自己虽然老了,还可以去军队里替他们烧饭做菜。官差们终于答允,带着老妇人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