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这个人(2)

大先生 作者:李静


我想把鲁迅绘成怎样的形象?暂且列出几样来:

——一个为“白心”幽鬼(民众的冤魂)复仇的义人。他一生的主题是正义和自由。为了正义的实现他自愿牺牲部分的自由。但是当他发现自由的牺牲换来了新型的奴役时,他同样起身反抗这种以“正义”为名的新奴役。他承担复仇的直接动力和精神源泉,是他对数千年来无辜冤魂的负疚感。他的柔情体现为酷烈的爱和对恶的“不宽容”。

——一个以“背德者”面目出现的道德家。他的新道德因遭遇了“前现代的变形”而成为被下一个时代的压迫者所利用的工具。这是他最大的悲剧。

——奴隶价值观的摧毁者。这种价值观以外儒内法的形式统治数千年,创造了奴隶/奴隶主的世界,人与人不但身体不能相通,连精神也相互隔绝。它将人的价值囚禁于“身份”之中,成为人唯一的意义源泉。而“身份”的本质,只是现世的物质利益和人在资源控制上的等级分布。

——一个被“不信上帝者”所冷漠的先知。但是这个先知拒绝自己的预言成为取代“上帝宝座”之物。

——自感匮乏、拒绝获救的拯救者。绝望的反抗绝望者。他的精神源泉从未想过从超越性的“上帝”那里获得。他害怕被遗弃。他的源泉只能是自身的良知。“自己审判,自己实行”。

——一面要直面真实,一面攫住自欺的希望。这是鲁迅深刻的自我矛盾。与左翼结盟,是他向人群的“求助”。他拒绝向无形的上帝求助。因为他的下意识里害怕单独。他拒绝“先知”的命运,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自迷于现成的希望,一个热闹的旅程。

那么需要明了这几个问题:

1.历史给予鲁迅及其同时代人的选项,都是不对的:选择容忍,会成为助纣为虐者;选择反抗,则成为以暴易暴者。历史不给他提供健全选择的机会。这是他的命运。他伟大的人格与他的命运的较量因此显出悲壮。

2.因此,鲁迅的故事,就是一个英雄死于爱的故事。由于他在两难中不能不选择日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一方,他的爱之初衷与爱之结果相背离。

3.统治者破坏规则,反抗者也以破坏规则来反抗,于是乎恶的循环。不破坏规则会成为鱼肉,破坏规则就会与反抗对象同质。

4.恶的循环导致人的相恨、隔膜与虚伪,鲁迅试图以诚与爱打破这循环。但是诚必须诉诸真实,而真实让人寒冷,让人难以爱,于是爱变成恨。诚与诚的初衷相悖离。

5.中国民族的昏乱思想,导致他们盲目地在自己的毁灭中享受对别人的压迫。

6.如果我们只有此生,我们的反抗必然是以暴易暴;可是,如果我们有来生,用什么来证明呢?

7.鲁迅的精神遗产体现为巨大的道德、情感和审美能量,而非一种抽象而经久的学说。他的思想是易被误读和扭曲的思想,是一种脱离了具体历史语境即告错误的言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