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拒曹操 (4)

三国大赢家 作者:韩垒


其次,被贴上神童标签的司马朗完全掩盖了司马懿的光芒。久而久之,司马懿的心中可能会有些许扭曲。走在大街上,司马懿遇到熟人,熟人向别人介绍司马懿时,多半会说“这是司马伯达的弟弟”。没有名字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跟走在大街上,熟人看到司马朗,说“这是司马仲达的大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令司马懿形成了隐忍、沉稳的性格。

古人的称呼是社交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古人自称称“名”,在与长辈交往时,长辈也是叫他们的“名”的,朋友或者平辈之间则相互称呼对方的“字”,但如果朋友或者平辈在面对长辈提到自己的朋友或者平辈时,就即便是朋友或者平辈也要称呼他们的“名”而不能再称呼他们的“字”了。举个例子,《论语》里有这么一段对话:

子夏曰:“言游过矣。”

子张曰:“子夏云何?”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

这是孔子的三个学生之间的对话,提及平辈及他人时,都只称“字”而不称“名”。其中子夏的名是商,子张的名是师,曾子的名是点,字晳。

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又曰:“师与商也敦贤?”

子贡是在对老师孔子说话,所以自称用名“赐”而不用自己的字“子贡”,同时在提到平辈颜回时,也必须称他的名“回”而不能称他的字“子渊”;在称同学卜商时也只能称他的名“商”而不能称他的字“子夏”。这都是在长辈面前提到自己的平辈时只能称“名”而不能称 “字”的规矩的例子。

话说回来,曹操请司马懿去做官。在年轻气盛的司马懿看来,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哥哥的名声。今天我以哥哥为荣,他日哥哥以我为荣。这很可能是司马懿当时的心理。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极力想摆脱哥哥光环的司马懿,同样会拒绝。

司马懿生存的这个大染缸,已经让他难以把握自己。在这个即将到来的大环境面前,司马懿有点迷失了自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