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抵达莫斯科(3)

留学生 作者:逄鸿星


冻了一上午的学生们总算是可以登车了,临上车时,每个学生还要接受几乎是搜身式的严格检查,第一次出国的学生们还以为出国都是这样例行公事呢。大家刚刚吃了点馒头喝了口开水,苏联军警再一次把学生们请下了车,学生们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就这样,苏联军警反复查了三遍,也没有查出什么所以然来。莎娃和几个苏联青年代表团成员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找到军警理论,最后军警迫于压力不得不放行。事后听说,苏联青年代表团里有一位苏联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军警根本得罪不起,中国留学生都很感激他。

原本七天七夜就能到达莫斯科的留学生专列,结果用了八天七夜才到达终点站。尽管刚一踏出国门,苏联军警给中国留学生来了一个下马威,但丝毫没有减弱留学生们对苏联老大哥的好感和尊敬,丝毫没有减弱对苏联这块红色革命热土的热衷和崇拜,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一下火车,同学们便受到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和老留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一种亲人相见的气氛弥漫着整个站台,相拥在一起的留学生们潸然泪下。那眼泪不是甜的,也不是咸的,是一种酸中带着苦的混合味道,那味道几十年后还犹在唇边回味。

莎娃特意从远处跑过来和顾明达、兰虹他们道别。顾明达这才有机会把照片送给她们,莎娃和兰虹看到照片高兴得跳了起来,这张三人合影成为他们一生的纪念和回忆。

临分手时,莎娃说等一切都安顿好了,请大家到她家里做客。站台上,三个年轻人相拥在一起,依依不舍。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顾明达他们来到莫斯科已经一个多月了。中国留学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知道国家培养一个留学生的全年费用,要国内八九个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他们更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所以他们每个人学习都非常刻苦,其刻苦程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是一群没有语言基础、文化基础、物质基础的穷学生,可他们的考试成绩却门门都是五分,包括选修课,中国留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所有苏联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语言是留学生们最大的障碍,在国内仅仅受过不到一年预科俄文学习,应付日常生活会话都勉强,听起课来就更吃力。留学生所有的课程全部都是俄文授课,授课老师讲话的语速都比较快,加之讲的都是专业术语,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课后要花大段时间复习。像顾明达和兰虹俄语这么好的学生很少,特别受同学的欢迎,因此他们也就特别累,课余时间除了要复习好自己的功课外,还要帮助其他同学补习功课,经常要到深夜一两点钟。

顾明达和兰虹同在苏联化工学院机械设计专业学习,他们的学习任务更重,不但要学习机械设计专业,还要学习化工专业,涉及的全是专业俄文词汇。在一个多月里,顾明达的体重足足掉了十三斤。身为学生代表的他,不但要确保自己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还要帮着其他同学不能落下。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杜胜利急匆匆地从莫斯科大学跑来找顾明达和兰虹。由于兰虹正忙着给同学们辅导功课,顾明达就直接把杜胜利带到了寝室。

一见到杜胜利,顾明达高兴得又让座,又倒水。他让杜胜利坐在暖气旁暖和暖和身子。

杜胜利一只手接过水杯,另一只手拽着顾明达的胳膊迫不及待地说:“明达,我今天来就是为了告诉你们一个特大消息。”

说实在的,自从来到莫斯科,顾明达就一头扎在学习上,潜心攻读学业,甚至连学校大门都很少出去,就连苏联化工学院是什么样子,到底有多大,他都没来得及看呢,至于莫斯科是个什么样子就更不知道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