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乐旅 1(1)

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 作者:李贤娜


一、孔子名片

他叫孔子,一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来自两千多年前遥远的春秋时代,姓孔,名丘,字仲尼。他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刚好是东周的前期春秋时期,他的出生地是鲁国国都曲阜周边的陬邑,就在今天山东省曲阜市东南南辛镇。我们没有见过他,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他长达两千多年的迷恋。我们迷恋着孔子,不惜用世间种种华丽的赞辞为他粉饰:

北魏孝文帝称孔子为“文圣尼父”,“文圣”是尊号,“尼父”是敬称;

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先师”、“先圣”都是尊称;

唐高宗赠孔子为“太师”,“太师”为官位;

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

元朝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嘉靖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帝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

他一生“述而不作”,但记录他言行的《论语》被奉为中国文化第一经典。北宋宰相赵普道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赞其只言片语所藏之大智慧。朱熹也说:“夫子教人,零零星星,说来说去,合来合去,合成一个大物事。”古代大师受教于孔子,当代人更从中获益良多。

我国著名学者于丹将《论语》解读为心灵鸡汤,说孔子温暖着我们。孔子用质朴的语言解答了今天我们所有为人处世的疑问——他教我们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教我们交朋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教我们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教我们处理工作,“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还教我们行孝,“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台湾教授王财贵奔走各地,呼吁全民学孔子读《论语》,“经是智慧的记录,想要开拓智慧就必须读经”。

我们急于实现孔子的理想、发扬光大孔子的思想,自2004年我国首次恢复官方公祭孔子,孔子粉丝激增,遍布中国。于是我们又发扬“走出去”的现代精神,将“孔子学院”开到了世界各地,这让“孔子”走到哪里都受到热烈的欢迎。日本将《论语》列为高中必修课,日本书店设有孔子专柜,出版的《论语》相关书籍多达568个版本。西方世界将孔子与耶稣媲美,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殊不知,我们为偶像孔子所做的种种,孔子当年也曾做过。孔子除了“述而不作”还“信而好古”,他和我们一样,也当过别人的粉丝,也有过疯狂追星的时光,也为了实现自己偶像的理想而周游列国十几年。他的偶像是谁?当然是他天天梦里见到的圣人——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所在的西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周公又为什么能代表周朝?为什么孔子会如此为之动容,神往不已?

二、旅行目的:宣传周公的思想

周公本意是周代的爵位,相当于“大周朝辅政公爵”,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昵称“叔旦”和“周公旦”,出生于约公元前1100年,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我国历史上,周公与孔子并称为圣人,两人并称的时候,最先是周公称先圣,孔子称先师,周公高于孔子;后来则是周、孔平起平坐,周公称元圣,孔子称至圣,周公被封为文宪王,孔子被封为文宣王。如果说把中国历史划为上下五千年,前两千五百年中国文人的第一偶像是周公,后两千五百年才是属于孔子的天下。

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孔子的旅行目的就是宣传周公的思想。让我们回到周公生活的时代,自然就会明白孔子为什么而奔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