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乐旅 2(4)

文化乐旅——跟着古人游中国 作者:李贤娜


一、庄子名片

庄子,战国时代人,一个经常和老子一起出现的人。他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姓庄,名周,字子休。人们更习惯称他庄子。他的出生地在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和孔子一样是东周人,但不是同一个时代。庄子活动的时期正值东周后期,也即我们常说的战国时期。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主要创立者之一,战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名气不亚于孔子,只是他每次出场的时候都要和道家始祖老子“捆绑”在一起,被人成天称呼为“老庄”。这个“老”当然不是指庄子老了或对庄子的爱称,而是指老子+庄子=老庄。

庄子和老子形影不离,老子也是庄子的偶像。但与孔子对周公高山仰止、照单全收不同,庄子的学说主要继承发展老子的思想又有自己的特色。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家,而道家离不开的就是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贡献。庄子哲学与老子哲学的相同点在于他继承了老子自然无为的道论。其不同点在于老子的“道”具有较多的客观意义,注重关心现实社会;庄子则把老子的客观性之道内化为一种主观精神,提升为自然无为的人生境界。

在庄子所著的《庄子》一书中,他赞美肯定了老子,但对于孔子则稍有微词,庄子似乎不太欣赏孔子。因为庄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差异特别大,孔子对宋国人整体印象不好,庄子却是宋国人。庄子性格很率性、富有幽默气质,不像孔子为了守礼而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庄子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的哲学思想,以“清静无为”为主,鄙视功名利禄,孔子则认为要追求上进,应该“学而优则仕”。这是庄子最看不惯孔子的原因,他觉得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他不像孔子一样爱发表“政论”,他的政治语少,似乎遗弃世务。

凡此种种,皆是庄子对于当时战国现实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自我觉醒与行为反弹。在旅游方面,庄子和孔子也不一样,他的旅游完全是出于个人喜好,不掺杂功利性的目的。

二、旅行目的:逍遥自在.自然长寿

从旅游目的的纯粹性来看,庄子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大师。他的《庄子》一书是哲学书,也是旅游书。《庄子》全书三十三篇提供了许多有关旅游的信息,全书第一篇《逍遥游》,历来被推为庄子的代表作。

《逍遥游》文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洋溢着浪漫色彩,追求顺其自然、无所依托,最终获得无穷的自在自由。它的主旨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游,游的最高境界则是“逍遥”。何谓“逍遥”呢?尽管历代对《庄子》的注解不一,但对逍遥的自由自在、无所依托本质是毫无异议的。庄子以《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开端,也说明了他是一个爱旅游的人,而且天性崇尚自由。

返璞归真:守护本真状态做逍遥的自己

孔子的旅游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庄子的却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庄子旅游主要是为了个人的逍遥与超然,即追求主观精神上的自由。庄子不太在意双脚到达了什么地方,他更在意的是心灵有没有得到自由的释放。

庄子很真,他守护所有本真的东西,包括本人也力求做最真实的自己。所以他排斥虚假掩饰,不喜欢人工建造的景点,也讨厌“修旧如旧”的粉饰。他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他的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贪图名利,谨守天道而不迷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