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啤酒、打口带、EM7,以及二府庄中安放的青春(1)

昨日不辞而别:废都摇滚记忆1990-2014 作者:锤子


不论是西安还是中国任意一座城市,打口带是摇滚历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以塑料垃圾进口为主要渠道从西方进入中国,处理的源头在广东汕头一带。打口带的产生是西方(主要是美国)的各大唱片公司、发行商和零售商积压的音像制品,由于回收成本很高,原本应该熔毁碾碎的音像制品仅仅被打上口或扎眼后就作为垃圾出售给中国商人。但在中国,音像制品出版和进口的审查非常严格,打口带成了了解世界音乐的一个重要途径,渐渐地,有人将这些“塑料”中的一部分挑选出来当成“正规”唱片发往全国各地,从而催生了中国摇滚乐队风格的快速裂变。随着网络的兴起和盗版的冲击,打口带逐步退出了市场,这个曾一度担当无数青年音乐启蒙角色的产物,正成为怀旧与年代的代名词。

在西安,提起打口带,就不能不提EM7,提EM7,就不能不提二府庄。二府庄是坐落在西安美院旁边的一个城中村,以聚集了大量的美院学生、乐队成员等文艺分子而知名。EM7就坐落在二府庄,是一家以卖打口带为主的音像店,因为店主唐明的热情好客,渐渐成了一群人的聚集地,有人离开,又会有新的朋友加入,转身与擦肩的瞬间,青春呼啸而过。十年的时间,一代人已过而立之年,二府庄也已拆迁,留下的故事不经意就封存在记忆里,因为珍贵,舍不得开启。EM7竟成了无法磨灭的印迹——对于摇滚乐,更对于共同走过的点点滴滴……二府庄拆迁之后,唐明另寻地址重开EM7。某天,我在新店里向他说起想做一个EM7的采访,这才把他拉回到过去,我们大概聊了一下,约定一个星期后进行,希望能够梳理清楚西安“打口时代”的脉络……访谈结束后,我用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完毕,这个过程是艰辛的,经常到某一处就停下来,回忆着过去发生在你、我、其他人身上的往事,并且庆幸,自己见证并有机会记录下这一切。

口述:EM7老板唐明整理:锤子

“打口带”年代

1993年,有一群南方人在南门城门洞卖打口带,卖得很便宜,但大部分都打碎了,听不成,可能是由于选的地方不好,生意一直不行。开始系统卖的是老尚,大概是1994年吧,批发了一批带子,就在体育场两个街道摆摊,体育场人就比较多了,所以渐渐知道的人也多了起来,很多大学生,包括美院的学生都去买。那时候的人都爱背个军包,每次去买几盘,连偷带买的,几乎回来都装一书包。因为那时候卖带子就是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把所有的磁带往上面一倒,堆得像小山似的,经常围一圈人,脑袋挤脑袋,老尚就拿一份卷起来的报纸,打(顾客)头,边打边说:“头抬起来,看不见了,看不见了。”因为就一小地摊,每次人一围,就有人趁机偷带子。

买打口带的都是年轻人比较多,并且那时候流行留长发,聚在一起,外人老以为是流氓聚会。后来老尚生意好起来了,就骑一辆三轮车,带子全在三轮车上,他一般下午四五点就会过去卖,经常有人早早就在那儿等,看见他一来,蜂拥而上,所以那时候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群长发青年在后面追,老尚骑一辆三轮车在前面跑,边跑边冲后面喊:“不卖了,今天不卖了。”其实他一方面是觉得人多,怕别人偷他带子,他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另一方面担心城管来查。但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议论说:“你看人家老大多厉害,后面跟这么多小弟。”

再后来生意越来越好,老尚就在祭台村开了一家店,店名就叫“四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