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伊斯坦布尔的雪(1)

独立日:用电影延长三倍生命 作者:木卫二


《远方》

导演:努里·比格·锡兰

主演:穆扎菲·奥德默/伊敏·托普拉克/Zuhal Gencer /娜再纳.克里米什/Feridun Koc

马穆是一名生活在城市里的摄影师,跟妻子离异后,他过着平静的独居生活。有一天,来自乡下老家的表弟闯入了他的生活。由于工厂倒闭,表弟来到城里寻觅工作机会,暂住在马穆家中。很快,两个男人发现他们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彼此都感受到空气中的尴尬。

烟雾弥漫的眼

第一次看《远方》(又名《乌扎克》),我刚满20岁,对周围世界和未来都充满好奇。那一年,锡兰的《远方》,萨金塞夫的《回归》,它们教我如何爱上外国电影。只要他们推出新作,我都会第一时间找来看。过了整整十年,时间令记忆蒙上了一层灰,《远方》回到了属于它的那个遥远起点,印象也跟着模糊起来,只记得看黄片、粘老鼠、劣质烟的电影片段,还有美妙得让人着迷的伊斯坦布尔的雪。

同样只用了十年时间,土耳其导演锡兰从默默无闻的艺术片小导演,变成了戛纳电影节的新贵红人—《冬眠》一举摘下了金棕榈最佳影片,几乎已经写进世界电影史。锡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他没有跟华语导演直接比试过招,但历史却制造了更为有趣的局面。从《远方》(2003年)、《气候》(2006年)、《安纳托利往事》(2011年)到《冬眠》(2014年),这四部电影都参加了戛纳竞赛,结果,这几届电影节刚好都有华语大牌导演参与评审工作。

《远方》那年,姜文说,锡兰工于摄影,优点太过鲜明。他需要像罗丹那样,把“完美的手”给砍掉。对《安纳托利亚往事》,杜琪峰说,锡兰“花了太多的时间,讲了太少的事”。相比两位的挑刺,贾樟柯则跟锡兰惺惺相惜,他说能在锡兰电影看到诗句,会发现我们还有一个故乡,远在他乡。对于《冬眠》,贾樟柯说,影片对人性和生活的理解尤为可贵,视野广阔,而这种广阔性在其他电影里非常少见。

锡兰的优缺点,大抵如三位导演所说,而从《三只猴子》(2008年)开始,锡兰开始加强编剧叙事,人物线索纷繁复杂,呈现更强的戏剧冲突。锡兰许多作品的人物总是比较沉默寡言,镜头精准,细腻又敏感,他注意到的,尽是不易察觉的琐碎微小。但这些吉光片羽,却是我眼中的金玉珠贝。

《远方》的弥足珍贵,更多体现于它跟我个人生命经验的交汇。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小城市和大城市,我像许多人那样,一步步往城市的中心旋涡走,经常思考着去与留,也一点点被城市改变。当年初看,我为表弟寄人篱下的委屈触动不已;如今再看,我对大叔的冷漠和迷茫深感哀伤。他在机场的鬼祟,伤人后的彻夜不眠,再到抽着劣质烟的神情,更加印证了表弟反驳他的那句话:“这个地方(城市)改变了你。”可事实上谁都看得出来,那张海边的长椅上,有过表弟的身影。正如表弟的身上,也有大叔过去的影子。烟雾弥漫着你的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