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青青,水清清(二)

深度行走 作者:陈传意


岁月悠悠,江河日下。两千多年后,都江堰功能反而愈来愈大。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生不息。从大禹治水至今,中国人尊崇水性自然规律而疏导,道家始创者李耳主张“道法自然”,完美体现在都江堰上。

与现代西方水利工程不同的是,李冰并没有使用大坝大闸,强硬抵挡江水。而采用竹笼卵石,以柔克刚,并充分利用河流弯道与崖壁角度形成冲力,控制流量及方向。人与自然、工程建设与自然规律,和谐统一。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岁修又使都江堰持续更新,反使其万古不废。后人曾试图改变工程用料,元代蜀郡郡守吉当铺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成一万六千斤铁龟,明代地方官施谦祥又以铁牛镇守,皆被洪水击溃。唯有李冰的竹笼卵石岁修之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与天地玄妙。

从都江堰鱼嘴无坝引水,到灌溉广袤的成都平原,使用了“有口无闸”自然分水方式,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织网渠系密集,将贫瘠土地变成了沃野。秦汉四百年,从旱涝无常到风调雨顺,蜀地经济空前繁荣,百姓丰衣足食,是为“天府”。栽桑养蚕的农民,纷纷建起丝织作坊,蜀锦颇负盛名。漆器、金银器十分精致,远销印度乃至地中海。内江外江沟通了成都与长江的万里黄金商道,西南乃至更广地区的资源,不断运往成都。仅唐代就有人口九十二万,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以至后世统治者,都把成都平原视为重要战略和粮食基地。孔明就在《 隆中对 》中高调描绘天府民殷国富、沃野千里,力劝刘备定鼎成都,实现帝业。并派大将马超镇守都江堰,确保天府之渊无虞。江水绕城、风光旖旎的成都,几千年来竟未曾改址,未曾更名,更是天下一奇了。

如今,水是都江堰市的血脉、灵魂、传承。房子依山而建,百姓依水而居,自然、惬意、安宁。如杜工部所叹:“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都江堰建成四百年后,一位身着长袍的百岁老人张陵,长途跋涉,来到都江堰西南青城山麓,深居这个满眼滴翠、飞瀑流泉、层峦叠嶂的山中。将毕生修行的黄老之学,吸收巴蜀文化吐故纳新,创立天师道——中国唯一自创宗教。

青城山道观,按自然走势,上下重叠,错落有致。以“三”为建筑构思,体现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观。在张陵修行的天师洞大殿前,刻有象征阴阳乾坤五行八卦的太极图,表现天人合一。8世纪中叶,一名道士寻找稀奇古怪配方炼制丹药,用木炭、硫磺与硝石为原料炼制,意外爆炸。然而,这次爆炸让中国早于西方一千年,掌握制造火药的技术。这就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亦属道教玄机。

与其他宗教不同,道教在强调顺应自然的同时,没忘改造自然。天府源头都江堰,以顺应自然水势、以柔克刚的治水方略,与道教思想不谋而合,李冰因而被道教尊崇为“清源妙道真君”,都江堰也就成为哲学、科学与宗教的精妙结合。还切合周易“中正中和”、“阴阳互济”,只要江水汩汩,就永不泯灭。

如今感怀,依旧是,山青青,水清清!水清清,山青青!

2010年8月于成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