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战中的首战(8)

魂兮归来 作者:赵云峰 胡卓然


当时东北报界的名人陈觉在《日军侵占黑龙江之经过》有记载:

张(海鹏)见事机益危、日人终不可恃,颇悔此次出兵之孟浪,乃又电致北平张副司令,大要诉明“此次事变,系受日人压迫,不得已拟赴江省暂避,嗣得同意,方始出发。不料行至江桥,遽遭于旅截击,现在整队待命,仰祈指示屯驻地点。至本人决无其他野心”等语。

张海鹏这种主动示好的表现,致使张学良也产生了不与其决裂的想法。10月22日,张学良向各出发出保护外国侨民的电报,这一封电报的抬头是“北平省政府、副司令官公署、长官公署、东省铁路督办公署、护路军丁总司令、张蒙边督办转兴安屯垦署高代督办、苑旅长均鉴”,多天前已率部成为日军侵略前锋的“张蒙边督办”竟也名列了其中。在实际上张海鹏已彻底投敌叛国的历史背景之下,这实在可以说是一桩历史笑谈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只是昙花一现,25日再次致电各个军政长官的电报即已看不见“张蒙边督办”了。

而江桥附近的中国老百姓,也给此次胜利编出了民谣:“马军长真不善,一心就跟日本战,徐司令去验桥,崩死一对半,日本见了可叹又可叹,拉着大板车,载到泰来县”(老百姓认为是马占山直接率部作战的)。根据地方史志的记载,这首民谣至今仍流传在泰来县江桥、汤池一带。

首战告捷的影响,更是深远绵长的。

东北研究社1933年9月出版发行的《东北现状》一书里,回顾黑龙江省抗战历程的内容,曾这样评述首战击退张海鹏“逆军“的意义:

是役也,虽未战死日军几许,然而供给东北半壁山河之影响颇大,同时民气之激昂,军心醒悟振作,继此而起的抗日血战,不知凡几?反正杀敌的军队,不知若干?以致东北义军纷纷而起讨逆,投笔从戎、遗书殊死者,又何所计也。就以学生军来说,自开始招募以来,不十数日,约得四千余众。我东北三十万义军,未常不是此役之结果也。此役之余烕,至今尚在,热边(热河省边界地区)等处,不绝的张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