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间来到费城的,还有查尔斯·李a将军。他此行的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查尔斯的军事才能可谓有目共睹,但长期在国外养尊处优的生活,给他的竞选结果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综合各方面条件,舆论最终还是倒向了华盛顿。问题在于,这件事缺少一个人来出面促成。据当时在场的亚当斯回忆,不仅仅军方保持了沉默,就连弗吉尼亚的代表团也没有人出来明确声明,希望推举华盛顿为军队总司令。
从亚当斯的日记里我们了解到,华盛顿能最终当选的功臣就是亚当斯本人。那天,就在会议中途,亚当斯发表了讲话。那不是提及此事的最佳时刻,但他心里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想法。在简要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后,亚当斯提出应该推举一位将军出来,而他心中的最恰当人选就是来自弗吉尼亚的华盛顿。就在此时,刚刚走进会场的华盛顿听到了他的发言,为人低调的华盛顿立即转身返回书房。随后,大家开始就此进行热烈的讨论。与汉考克先生不同,几位代表出于集体利益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既然这支军队本就出自新英格兰,为何不推举一位新英格兰人来统率全军呢?如此一来,不仅能消除司令与士兵间的隔阂,说不定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争论久久未能停止,主席宣布议题暂且搁置。会后,议员们竭尽全力地继续讨论,希望能得出统一的意见。随着反对者们渐渐被说服,形势也逐渐明朗起来,华盛顿的当选已经毫无悬念。6月15日,华盛顿被正式任命为总司令,统率这支新英格兰军。为了与盖齐的政府军相区分,这支军队被更名为大陆军。
华盛顿往日的生活模式,随着当选总司令而一去不返。这不仅意味着他安宁而平静的弗农山庄岁月画上了句号,更意味着他可能要与妻子从此长时间分离。为此,他专门提笔给妻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坚定地许诺,有朝一日一定会回到妻子的怀抱,回归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另外,他还致信兄弟奥古斯丁:“此刻,我不得不与你告别,与安宁祥和的弗农山庄告别,但我会回来的。如今,我已经踏上了追求自由的道路,即使路途艰险,我也将拼尽全力。”最后,他希望兄弟能经常去看望他的妻子,让她生活得快乐些。
华盛顿收到委任状的那天,是1775年6月20日。在依依惜别家人后,华盛顿于第二天便向着波士顿出发。途中,他去了几个步兵连和骑兵连视察情况,无一例外地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此时的华盛顿刚刚年满43岁,正值人生的巅峰岁月。无论是高贵的气质,或是英俊的相貌,都让他魅力无穷;不管是冷静的处事态度,还是端庄的行为举止,都让他看上去气度非凡。他最为让人陶醉的时刻,便是翻身上马的刹那,仿佛能看见他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凯旋的绝对信心。
驻守波士顿的5000名英国皇家卫兵,早在5月份的时候就已被新英格兰军团团围住,只能龟缩在城内坐以待毙。5月25日,英国援军抵达波士顿。乘坐战舰与运输舰同时前来的,还有豪、伯戈因和亨利·克林顿三位将军。对于围城的上万名衣衫褴褛的美国士兵,伯戈因惊讶之余表露出了几分轻蔑,他决心要给这群刁民一点儿颜色瞧瞧。盖齐将军的心情随着援军的到来备受鼓舞,他知道自己迎来了夺回波士顿的良机。6月20日,达特茅斯勋爵向美军声明,除了亚当斯和汉考克之外,任何放下武器投降的美国士兵都将无罪赦免。
对于此宣言,爱国人士嗤之以鼻之余表示了警觉,他们想看看英国接下来还准备玩什么花样。随着民兵部队的陆续到来,围城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1.5万人之众。由于大陆会议还没有通过议案正式承认这支军队,因此它并不受大陆会议的领导。换言之,这支军队并不能称为国家军队,因为它不受国家编制。事实上,这支军队由四个地区的志愿军组成,他们分别是阿特姆斯·沃德统率的马萨诸塞州部队,约翰·斯达克统率的新罕布什尔州部队,内森尼尔·格林统率的罗德岛部队,以及来自其他州的散兵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