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老文化的智慧与差异(1)

色彩改变生活 作者:冯锦


容貌与色彩

美色从来都能蛊惑人心。绝代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其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令世人难以抗拒,直觉总要比理性更快地浮上心头。民谚有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色当前而目不斜视者,要么是圣人,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不能视物感知的盲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容貌与色彩似乎一直有着天然的联系。路遇美人,或可驻足相问:谁家好颜色?

色,有断绝意,其甲骨文字形左边为刀,右边是一个跪着的人。古语中“色”与“杀”同音,直至今日,方言中仍有如此读音的遗存。

此后由绞丝旁的“绝”字替代,东汉人解释“绝”为“断丝也”;而大篆、小篆中的“色”字,“刀”形从左边移到了上面,有人解释为“承仰其脸色”,与人体的形容色貌相关,清《说文解字注》曰:“色下曰颜气也。”还有人认为原本形容血的“色”逐渐演变为各种颜色的统称,引申为姿容、美貌、色彩。

颜,本指容貌,东汉字典《说文解字》曰:“眉目之间也。”后引申而为色彩。

彩,本义指文采、才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引申为各种颜色。

全世界的自然风光美景,纵然路途艰险,却从来不乏游客,人类似乎从古至今一直念念不忘地追逐着天地自然之美。除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也是大家的心头所好,全球民众穿梭于世界各大历史人文遗迹和博物馆之间,体验各种城乡民俗风情,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品尝各地美食。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旅游呢?旅游是一种享受,也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但作为智慧生物的人类却常常自豪地宣称:只有人类才有艺术!人类几乎从诞生之初便萌生了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艺术创作的痕迹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而早在艺术品诞生之初,人们就已经发现:色彩能够带来美!

在中国上古缥缈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曾寻五色彩石补天。“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古人认真而执着地挑选各种有着美丽色泽与纹理的石头——玉,精雕细琢,用来祭祀天地山川,装饰身体服饰。

原始部落的民众喜爱在身体上描画花纹、涂抹色彩,寓意吉祥或驱邪。在中国上古的殷商文明中,把“文”字写成或,看起来像不像一个在袒露的胸膛上涂画各种花纹的人呢?文身是非常古老的习俗,不仅仅殷商的贵族喜欢文身,古今中外大量的原始部族和古老文明中都曾经有过文身的痕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