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律所实习让我重新认知自己(1)

我在哈佛上大学 作者:石榴花 刘鹏飞


硕士的两年时间过得意想不到的快,感觉入学没多久,就要开始面对,也是我第一次开始认真地面对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的问题。

北大法学院几乎是我的最佳选择

和其他99%的同学一样,当年本科的专业选择不过是依据既有的高考分数的计算公式而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得出的结果: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上北大;以一名高中生所掌握的有限的就业信息来看,作为一名文科生,法学院几乎是最佳的选择。真正进入法学院之后,我发现选择法学专业对于我而言恰恰是最适合的:我喜欢提问,也喜欢辩论,用英文来说应该是,喜欢“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但是关于职业选择,硕士二年级的我比6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自己了解并没有多太多。身边的同学一部分去了法院和其他政府部门工作,绝大多数在律师事务所或者公司做律师。

硕士期间,在康纳尔大学交换的半年,我得到最多的不是学术上的长进,而是生活上的启示。我看到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这样一目了然,平淡无奇;大部分外国(相对于中国而言)学生,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与许多中国学生大相径庭。尽管他们没有经历过十年磨一剑的寒窗苦学,他们在大学乃至工作以后的表现完全不逊于经过高考锤炼和洗礼的中国学生;他们所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勇气确是令我无法想象的。

我会时常忍不住去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尚有孔子的因材施教,但现代大学,至少在我上学的时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一言堂。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法学院,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式教育被发挥到了极致,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质疑教授的观点,哪怕是在业界最权威的教授也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平等地沟通和对话。我想,除了客观上中国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失衡,更多的还是制度和理念上的问题。中国社会的教育理念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看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而不是个性差异。美国的教育则是围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或者说是“think out of the box”。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