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03 烦恼源自思考的停滞(1)

自在力 作者:【日】山下英子


为什么会越来越烦恼呢?那是因为我们处于停止思考的状态中。

之所以会一直被愤怒、哀伤等情绪左右,是因为大脑停止了运转。消极的情绪像一片厚重的乌云,笼罩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感觉麻痹了,心里只剩下无止境的烦躁。

在这里,我将进一步分析心灵免疫水平低下的三个要因。

烦恼的源头之一,是自我肯定感的欠缺。当你认识到“我好像缺乏自我肯定感”的时候,请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会缺乏自我肯定感”。这是第一步。

认为自己不行,通常是因为有比较对象。

“那么,我究竟在跟什么作对比呢?”

“如果我不行,那么行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说到底,为什么在与人对比时,我总是关注自己的弱点呢?”

直面平时忽略的这些问题,审问自己。

烦恼的另一个源头是无意识地以他人为轴心。当你觉得“我不行”时,往往会出现一个“希望被人觉得很好的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不想被人觉得不好的我”。这种状态下的你,不知不觉中正在以他人为轴心。

然而,对那个“不想被人觉得不好的我”的人,“我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出人意料的。

想想看,你其实应该挺讨厌那个人的吧?明明很讨厌,却希望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不希望对方觉得自己不好。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我们脑中有“不能讨厌别人”这一价值观。

孩子们刚进入小学时,老师都会教育他们“不能吵架”“一个班的小朋友要团结友爱”“要交到一百个朋友”,等等。

真要是交了一百个朋友就了不得了!仔细想来,那样真的好吗?恐怕每天都得忙得焦头烂额吧。老师教育学生“不能吵架”,可是自己却可能正陷在办公室斗争的泥潭里。教师办公室里也有霸凌,因为霸凌事件受伤而来断舍离研讨小组寻求帮助的老师,多得数也数不清。

虽然在不知不觉中被灌输了“必须跟许多人友好相处、必须和大家友好相处”的价值观,但真的遵循并执行起来,却非常痛苦,需要强迫自己忍耐。就是这样,从很小的时候起,这些观念就开始一点点不断侵蚀着我们的自我意识。而这样的我们,正是以他人为轴心这种惯性思维模式的始作俑者。

此外,我们还恐惧失败。恐惧失败是人类的本能,然而,如果为其划分种类,就会发现以他人为轴心的思维模式,即“对于被讨厌的恐惧”,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否定自己真正想表达的,担心“说了这样的话会不会被讨厌”,进而打消最初的念头。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将我们的精神五花大绑了起来。当我们真正做到“随便别人怎么想”时,会觉得十分轻松。然而,我们往往很难从内心深处,真正允许自己这么做。

“不可以讨厌别人。”夸张点说,这和说“不可以喜欢别人”的意思是相同的。因为从根本上而言,都是同一种感情。

我们会喜欢人,也会讨厌人,自然而然,毫无理由,更无法用理论来解释原因。一个人,一定会有“合不来的人”和“合得来的人”,两者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然而,“合得来”却被社会标准认为是善,而“合不来”则沦为非善。至少,社会上普遍认为,不该将后者摆在台面上。

我们就被置身于这样的压力之下,因此首先应当对此有自觉。

虽说如此,假如总是随心所欲地说话、行动,会引起许多人际关系上的摩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只要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可以了。“虽然不喜欢,但碍于社交规则,只好采取这种策略。”但是,我们往往在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中这么做,逐渐地,潜意识层就堆积了许多沉淀物。或者是,觉得自己真正的想法就像在缺氧状态下无法完全燃烧似的,光冒烟不起火,而这会以某种不确定的形式给身体和心灵带来负面的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