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2)

被误诊的艺术史 作者:董悠悠


为什么每个人脑海中出现的树,都几乎是相似的样子?这是因为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的思考模式受到了注重理性抽象思维的教育训练。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时,我们习惯寻找事物间的共性,将共性抽象,并且满足于抽象化的概念,久而久之感性具象的思维弱化,也忽略了仔细的观察。比如在《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中,有人一下从已有的说明判断看到画面中的裸女是女神,就自然觉得女神应该是完美无瑕的,而忽略了画面中的女神特征恰恰是粗犷的。在斯特恩的《庆祝新生》这幅作品里,由题目得知这一群人是在庆祝喜得贵子,却忽略了画中众人眼神意味深长。

不管是女神的粗犷还是众人的神秘,都明晃晃地呈现在画里,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所以本书最首要的目的是引导“观察”,发现看画的乐趣,领你回到真实的世界,然后在你的心里重画一棵小树,愿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艺术史的学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途径,剖开抽象的行话术语堆砌起来的专业壁垒,重新认识世界的真相。

正如我很喜欢的名为《伪装的寓意》的作品,其便很好地体现了绘画的乐趣和看画的乐趣。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洛伦佐·利比(Lorenzo Lippi)把“伪装”这个抽象的词具象化成一位一手持面具、一手托石榴的女子。在西方艺术史中面具和石榴都有象征“伪装”之意,绘画何尝不是呢,常常也戴着伪装,容易“被误诊”。匆匆一瞥,我们只能看到大致的外观,就像石榴从外观看是一个完整殷实的果实,但是当我们扒开果皮就能看见石榴内却是一小颗一小颗的果肉。这就像我们对画面整理探索,才能发现画家一个一个深思熟虑的小细节、小线索。通过思考判断,我们终能摘下画作的“假面”,使其露出“真颜”。

没有人愿意拒绝,叶子背面的世界,叶子表面的蝴蝶。愿我的艺术欣赏经验,可以激发你的好奇心,满足你的好奇心。让艺术的高远,终成为你的收藏。

董悠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