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长夜苦吟思愁机4

魑魅之影 作者:杜撰


“道长不要客气。”

“修道之人,不拘俗礼,张真人歌云:‘一瓢饭能吃多少,三杯酒面像仙桃,花街柳巷呵呵笑。小葫芦常挂在腰,万灵丹带上几包。到处与人行方便,遇缘时美酒佳肴,淡薄时饮水箪瓢。’申施主的一番好意,留至晚膳又有何妨?”

“哈哈,好个‘遇缘时美酒佳肴,淡薄时饮水箪瓢’!”申云潜闻言大笑,说,“既然张道长这么说,那晚膳一定好好款待。”

“多谢申施主。”张道士拱手称谢。

申云潜又问道:“不知张道长是否吃斋素?”

自元以后,道教逐渐形成两大宗派并立的局面,这两大宗派一为全真道,一为正一道。全真道乃金国汉人王重阳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改名嚞,字知明,道号重阳子,京兆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是全真道教团实际创始人,和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一起被尊为全真北五祖,丘处机为其弟子。创立,他借鉴佛家戒律,主张道士应出家居于道观,茹素吃斋,不蓄妻室,并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清规戒律。正一道主要由天师道天师道:由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转化而来,因其历代教主被称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张道陵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道士,沛国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其孙为汉末群雄之一的张鲁。融合江南诸道派而成,奉张道陵的子孙为宗主,道内诸小宗派各自传承不绝,正一道士戒律较松散,可以不住道观,居家修道,娶妻生子,饮食也不忌荤腥,又被称作“火居道士”。因此申云潜才会问张道士是否吃斋素。

“贫道并非全真弟子,不忌荤腥。”张道士答道。

“敢问张道长是何宗派?”申云潜好奇地问道。

“贫道自幼便在茅山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市交界处,为道教名山。元符宫随一位大德法师学习《上清大洞真经》《上清大洞真经》:全称《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又称《上清经》,成书于魏晋时期,由尊奉《上清经》的道士形成上清派。,故师承上清茅山宗。”

正一道中,以天师道为主,而天师道以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据传张道陵四世孙张盛于晋初便前往龙虎山修道,此后张氏子孙世居龙虎山嗣任天师,因历代天师世袭不绝,后人又把龙虎山张家和山东曲阜孔家并称“南张北孔”。为本山,故又称为龙虎宗。正一道中另有上清、灵宝两派,各以茅山、阁皂山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为道教名山。为本山,是为茅山宗、阁皂宗。这三宗皆以符箓行道术,统称“符箓三宗”。

听说张道士师承茅山宗,申云潜扬扬眉,说:“在下听闻上清茅山宗道士皆精通法术,能以符箓请仙驱鬼、镇宅安魂、呼风祈雨、兴云招雷,不知可有此事?”

张道士看着申云潜,缓缓说道:“法以道为本,而道存于心。夫五行根于二气,人若能聚五行之气,运之为五雷,则雷法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神,谓之以气合气,以神运神。会此之道,参此之理,则二气不在二气,而在吾身,五行不在五行,亦在吾身。吹而为风,运而为雷,嘘而为云,呵而为雨,千变万化,千态万状,种种皆心内物质之。虽呼风祈雨、兴云招雷又有何难?”

“如此说来,张道长可谓身怀异术。”申云潜挑了挑大拇指。

“此乃雕虫小技,何足挂齿。”张道士摇摇头,说,“修道之人,应以内丹修炼为本,丹道若成,则招雷呼风皆自然之事,不假人为,一如人之降生,吮吸母乳,亦自然之能力也。丹若不成,则一切符箓、踏罡、步斗皆是笑谈,乃江湖术士骗财所为耳。”

道教中修炼的方法分为外丹、内丹两种。外丹指用炉鼎烧炼金石,配制成药饵,做成服食后能长生不死的金丹,又被称为黄白术。内丹指在人体内以精、气、神为原料,炼养成长生不死的丹药,实际上就是一种打坐调气的养生术。因为服食以铅、汞为主要原料炼成的丹药非但不能长生不死,反而会使人慢性中毒——在外丹术极为盛行的唐代,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四帝先后都因服食丹药而死——所以外丹术自宋代起就逐渐衰落,此后道教诸宗派皆以内丹修炼为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