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计招贤,让贤才为己所用(1)

胜利者的阳谋 作者:李娟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名职,简称昭王或襄王,公元前312年~公元前279年在位。他本在韩国作为人质,燕王哙死后,被燕人立为燕昭王,燕昭王在历史上以礼贤下士闻名,他曾派乐毅伐齐国,连克七十余城,使燕国国力达到了顶峰。

昭王筑“黄金台”求贤

燕昭王历史上以求贤若渴闻名,为了广招天下有才之士来帮助他兴国复仇,他曾高筑黄金台,在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进见礼,以此进行大张旗鼓的招贤纳士。唐代大诗人李白赞其曰:“燕赵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据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邹衍是当时名闻天下的阴阳五行家,在诸侯国间颇受尊重。比如,他游历魏国时,魏惠王亲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在赵国时,平原君毕恭毕敬地侧着身子迎接他,并用衣袖替他拂去坐席上的灰尘。而燕昭王迎接邹衍时,比魏赵更为谦恭谨慎。他亲自用衣袖裹着扫把,退着身子为邹衍在前面清洁道路。入座时昭王主动地坐在弟子座上,敬请邹衍以师长身份给自己授业。此外,昭王还特意为邹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宫,供其居住讲学。

燕昭王的这些做法激起了极大的反响,他爱贤敬贤的名声不胫而走、风传天下,各国俊杰,如武将剧辛、乐毅以及谋士屈庸等,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可谓人才济济,蔚为壮观。对此,燕昭王大力欢迎,不拘一格地广为接纳。这些人中不仅仅有知名学者,还有有志灭亡齐国、熟悉齐国险阻要塞和君臣关系以及善于用兵打仗的士人,昭王对他们给予优厚的待遇,积蓄他们的力量,以谋求将来的霸业。

昭王善于收拢人心可从史书记载的一件事上反映出来。一次,太子受人挑唆,向昭王进谗言,说大将乐毅之所以三年还攻不下齐国的莒城和即墨,是因为他心怀鬼胎,想以恩德感化两地的齐国百姓,待齐民真正归顺了,他便可以称齐王了。乐毅是名将乐羊之后,才学出众,深通兵法,被昭王引为知己。太子的一番说辞令昭王十分生气,将太子施以二十大板,并称乐毅对燕国有大恩,即使做了齐王也不过分。昭王责打了太子后,立即派使者拿节杖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动,对天起誓,情愿死也不接受封王的命令。此后,乐毅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燕昭王笼络人心的精明手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