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抛弃,不放弃 2

一本书玩转职场心理学 作者:大宝


1928年,刚起步的松下公司急需一笔项目资金,总额为 1.95万元,需要向银行贷款 1.5万元。松下与银行负责人会面,经过 3天的说服谈判,银行要求松下以土地、建筑物乃至松下的信誉来做担保才肯贷款给他。尽管贷款有了着落,但却不是松下希望的结果。对银行方面的做法,松下心中不那么满意:不愿意以松下的“信誉”做担保,他认为“信誉”是无价的。

既然现在的结果不理想,那就应该凭着一种执著和自信,继续向银行提出新的请求。于是,松下向银行方面提出了松下公司的想法:对贵行“同意贷款”的决定,我表示衷心感激。但如果以不动产做担保,恐怕会影响到企业的形象,不仅对公司不利,将来对贵行可能也会有所影响。所以,我冒昧地请求,贵行是否可以提供无担保贷款?

银行方面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松下接着说:“偿还贷款,给我们公司两年时间就足够了,请放心。我厂的土地权利书和建筑物权利书,都可以交由贵行保存。我很希望贵行能给松下公司一次机会。”经过松下的耐心说服,银行方面终于同意了松下的请求,答应再和总行联络一次。

两三天以后,银行通知松下,决定对松下公司提供无担保贷款1.5万元。

上面案例中,松下就是靠着不放弃的心态最终说服了银行,赢得了自己发展起步时的资金。

有时候,说服本来是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但因为说服人认为已经达到了说服的目的,早早地抛弃了、放弃了,使得本来有可能向更有利的局势发展的情况毁于一旦。作为一名说服者,你要永远记住:不到最后的时刻,永远不要放弃你的说服目标。

请牢记:说服客户的第五课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赤壁之战前夕 ,诸葛亮临危请命下江东,开始了他原来的计划,也就是他在《隆中对》中所提到的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的主张。

到了江东之后,诸葛亮展示了古今中外外交史上最辉煌的一刻——舌战群儒。在这场论战中,首先发难的是东吴的首席谋士张昭。对于张昭,诸葛亮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只要将这个人给说服了,那其他的人也就可以说服了。因为张昭在东吴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东吴文官的首领,孙策在生前给孙权的建议就是“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由此可以看出张昭在东吴的地位。所以,诸葛亮一上来就将谈话的重点放在主要人物上,一方面加大了自己的说服力度,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资源。

接下来,诸葛亮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了不同的说服方法。面对孙权,诸葛亮便在其面前大赞自己老板刘备的好处,无形中贬低孙权,使得其不得不下定决心共同抗击曹操。对于周瑜,诸葛亮将曹操想给其戴“绿帽子”的事情也拿出来大加渲染,使得周大都督当时便表示和曹操势不两立。

诸葛亮说服东吴,最终使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在这一前后将近半个月的游说过程里,诸葛亮最终既没有有损刘备的形象,又达到了最初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