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遗失印信的罪名

金龙难娶玉堂春 作者:郭建


《胭脂宝褶》最精彩的折子戏就是《失印救火》。这个故事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明末作家冯梦龙编写历史上著名的智慧故事《智囊补》里,已经编入类似的故事。明末作家陆人龙小说《型世言》第三十回“张继良巧窃篆曾司训计完璧”和“失印救火”情节如出一辙。而在近代戏曲中,也有很多相似的剧目。比如丝弦《空印盒》,将这个故事嫁接到微服私访的御史何文秀身上。

在“失印救火”一折中,白简微服出访,不慎掉落了官印。当他回到官船,向老家人白奇说明:“我下船私访,自不小心,将按院印信失落了!”白奇一听,大惊失色:“哎呀,大人哪!印信失落事小,只恐全家的性命难保!”白简手足无措:“待我投江自尽了吧!”白奇赶紧一把拉住。后来白简的父亲、洛阳县衙门班头白怀听见儿子刚做官就失落了印信,白怀也是连呼:“天哪,天!我儿身为八府巡按,下船私访,自不小心,将印信失落,丢官事小,只恐我全家性命难保!”

古代有“官不离印,货不离身”的俗谚,形容官员须臾离不了官印。尤其是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没有固定的官署驻地,在一个省区范围内巡行,全凭这个官印表明身份。明代巡按御史的官印是铜铸的,方一寸五分,厚三分,约合今47.6×47.6×9.5毫米,印把上有眼,供御史穿上绳子挂在身上。印文为“某某道(每一省为一道)监察御史”,如果是像白简这样被委派前往特定区域的,就要特意铸造“巡按某处监察御史”。御史官印的字体是“八叠篆文”(即印上每个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折八个弯),和一般官府官印的“九叠篆文”不同。据明朝人郎瑛《七修类稿》的说法,这是“取唐台仪八印义”,仿照唐代御史台八印的制度。

遗失了这么一颗小小的铜印,难道真的就要付出官员全家性命的代价?这显然不合常理。明代的法律实际上并没有这样苛刻,《大明律》对此有专门的条文,规定如果不慎遗失了官府印信的,官员要“停俸责寻”,停发俸禄,负责寻找,在三十日内找到的,可以免罪。超过三十日后依然没有寻获的,就要处以杖九十、徒二年半的刑罚。而且实际上官员犯这样的罪名“例无的决”(不必按照法律正式执行),能改换为“赎刑”,出一定量的银子就可以赎换刑罚。只是这样一来,官就做不成了。

因此这个剧目里的描写是艺术的夸张,是通过夸张遗失印信的后果,来渲染后来得以脱困的妙计。白怀出主意,要白简单独接见无意中获得白简官印的洛阳县知县金祥瑞,然后白怀自己到马棚放火,白简借着亲自指挥救火的机会,将空印盒交给金祥瑞保管。救火归来,立即当面开印盒,“用印批发四路的文书”。如果金祥瑞无奈暗中归还了印信,就保举他高升;要是开出来是空印盒,就立即翻脸,告发“洛阳县知县金祥瑞是个盗印的贼官”。按照法律,这个“盗印”的罪名才是个真正的“斩”罪,是要杀头的,金祥瑞只有把印信放回空印盒才能保命。所以金祥瑞恨恨地说:“你想要回印信,可不是这么个要法呀!知道我好喝呀!应该下封帖,把我请过去,哪么是花厅呢!预备一桌酒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闲谈话,话里套话,袖里来袖里去的,我不就把这个东西给他了。什么事呀!拿苦汤捞我呀”!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