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观念的获胜状态(2)

政治头脑 作者:德鲁·韦斯滕


在第一句话中,克林顿通过叙事和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他的出身——来自霍普镇。但他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文字叙述。这则广告给评论者以一个生动的、多种感觉的连接网络,并不是同“希望”这个词相关联,而是通过抓拍火车站的图像和充满“希望”的声音,并抓拍到他的声音来展示昔日的霍普小镇的图像。克林顿讲述了他自己的经历,但是他的讲述如同在讲述寓言故事,似乎任何人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也会取得同样的成功。他将希望的主题同具有标志意义的美国梦联系在一起,展示的并不是一个凭借特权去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的人,而是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的普通人,6他在一个普通的乡镇大街上长大,而实际上他在他父亲去世后承受了比常人还要多的磨难。

这个故事的“情节”可以通过三句简单的话语加以概括:“通过努力工作、关心和决心,我知道按美国梦生活是什么样。在我的家乡,我尽一切办法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而作为你们的总统,我将像在阿肯色州所做的那样竭尽全力帮助全体国民实现他们的梦想。”在结尾部分,他将这一对主题——希望与美国梦——结合在一起描述他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找回美国梦”。希望的主题在最后通过一个少年的形象得以加强,他代表了我们对未来共同的希望,以及所有父母的希望。虽然你不能获得更多的“希望”,但广告最后的情节实际上包含着暗指布什政府经济政策的内容(带来找回美国梦的希望,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这些),同时暗含着负面的信息,也就是绝大多数选民都是无意识地注册参眩

与肯尼迪总统有所关联也是广告进行情感诉求的工具。肯尼迪是美国的象征,他短暂的白宫任职生涯为美国人所铭记,那时候随着美国空间计划的扩展,美国人的梦想也高歌猛进。对视觉形象编排的仔细分析表明这则广告在制作上是多么出色。

视频在编排上以肯尼迪的自我形象开始,他看上去年轻、充满活力而又严肃,这些总统的精确特征也正是克林顿竞选阵营希望与克林顿相联结的。接下来出现的是年少的比尔·克林顿同肯尼迪握手的录像,它戏剧性地将美国梦的主题引入了观众的视线——一位来自阿肯色州的贫穷遗腹子在他心目中的英雄面前找到了自我——同时创造出了一些不可思议的“宿命”的感觉,昔日的总统与未来的总统会面看上去是那么偶然而不是预先注定的。接下来仍然是他们的手紧握在一起的照片,强调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关联。这一图像比广告中其他的情景持续的时间都要长,之后就是这一图像逐渐扩大,两只手也渐渐地融入这两个人们熟知的形象中。

很明显,广告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构筑克林顿作为总统的形象,7特别是在极其关键的首场辩论时其性骚扰传言甚嚣尘上之际(与英俊的肯尼迪相联结,可以明显地转化为他的优势,尽管肯尼迪也曾深陷不忠的传言,但这丝毫未减少人们对他的尊敬)。这是一场同现任总统的竞争,他只需要利用他总统的身份就可以证明他的总统地位,而克林顿的广告则抓住每一个机会表明比尔·克林顿看上去更像总统,比如,通过他举起右手宣誓就任的图像(此时是作为阿肯色州州长宣誓,但据观众的视觉感受而言,看上去克林顿似乎真的是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誓),接下来就是他伏案工作、签署法案的照片(这也让人联想到了肯尼迪工作的照片)。

我并不知道这些情况在多大程度上是克林顿和他的顾问们有意为之。我猜测有很大可能是这样的,尽管一些情绪性的暗示及图像的编排有可能是克林顿非凡的情商和勇气以及暗含的政治抱负的单纯反应。

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政治战略家们不能构筑也没有“仔细研究”像这样的广告中的情绪性结构,

那么对民主党的威胁更大,它的价值要大于布什政府对其所有联邦法官的任命。

因为最终是他们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