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看待毛泽东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作用 (7)

党史热点面对面 作者:石仲泉


这两次谈话,实际上是一个主题,即如何防治腐败。300年前的甲申年,两个王朝相继灭亡。先是封建大明王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灭亡。接着,造反打天下18年的大顺农民王朝,刚坐天下仅42天,就昙花一现。这是非常典型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律)”表现。为什么李自成的农民军亡得这样快?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腐败。尽管李自成本人还不那么花天酒地,但他的大多数将领们却已开始贪图享乐,再也无心打仗。吴三桂带着清军进关,当年威风凛凛的闯王大军溃不成军。“窑洞对”将这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现象,上升为“周期率(律)”。黄炎培问题提得尖锐,毛泽东回答得非常正确。

腐败亡国,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即黄炎培讲的“周期率(律)”。在古代,哪一个朝代灭亡,除了外敌入侵的以外,除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以外,凡被造反所推翻的,凡民心丧失殆尽的,无不是腐败。在中国和外国,概莫能外。当今世界政党政治,腐败仍然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顽症”,甚至是“癌症”。许多政党由盛而衰,腐败往往是致命之根。别的不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的威望一度如日中天,但他的“接收大员”们大搞“三阳(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五子登科”(位子、金子、房子、车子、女子),竞相抢掠,“劫收”横财,充分暴露其腐败面目,人心丧尽,结果短短三年多一点时间,国民党政权崩溃,只得亡命台湾。

共产党会不会重蹈覆辙呢?“窑洞对”时,毛泽东思考了这个问题。“窑洞对”后,毛泽东和党中央仍在思考这个问题。1948年12月,三大战役虽还在进行,但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经确定。刘少奇说:现在革命形势发展太快,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现在不是怕太慢了,而是怕太快了。历史上从来有这个问题,得了天下要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一个村长,一个县委书记,可以称王称霸。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他还指出:“我们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后,要领导全国人民组织国家,如果搞得不好,别人也能推翻我们的。”刘少奇讲的这个问题也很尖锐。

怎样才能防治腐败呢?毛泽东赞《甲申三百年祭》的谈话和“窑洞对”已给出了答案。一条是兢兢业业、永不骄傲;一条是民主新路、民督政府。这两条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教育自律和制度他律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前者思想的发展就是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强调的“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是对赞《甲》文内容的提升。在党中央由西柏坡迁至北京城时,毛泽东还念念不忘:今天是进京赶考,希望考个好成绩,不要学李自成,学李自成,就失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