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口政策(14)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 作者:田雪原


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这就是他的《新人口论》。

《新人口论》连同马寅初在此前后发表的文章、演讲、答记者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他对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个前提、五大问题、三项建议。

一个前提,对当时人口增长的估计。这是新人口论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到60194万,自然增长率达到20‰。马寅初认为"这是一个静态的记录",20‰的人口增殖率是根据29个大中城市、宁夏全省、其余各省每省选10个县普查,从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推算出来的。他认为普查的数字在当时是正确的,但缺乏"动态的人口记录","拿20‰来解释以后四年的情况(自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恐怕有出入"。他列举了七个方面的原因:结婚人数增加、政府对于孕妇、产妇和婴儿的福利照顾、老年人死亡率减少、国内秩序空前安定和死于非命的减少、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和结婚生育人数的增多、传统"多子多福"生育观念的影响、政府对于一胎多婴家庭的奖励和补助等。

五大问题,即人口增殖过快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人口增加过快同加速资金积累之间的矛盾。指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要改善人民的生活,一定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要扩大生产和再生产,一定要增加积累……因人口大,所以消费大,积累小……我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的比例降低,同时就可以把资金多积累一些"。参见马寅初《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3~4页。二是人口增殖过快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矛盾。《新人口论》指出:"积累资金最快的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加强技术装备的同时,"还要控制人口,因为如人口增殖任其自流,资金很难迅速地积累"。参见《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3页。我国地少人多,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人口增长的控制。三是人口增殖过快同工业原材料供给之间的矛盾。马寅初指出:我们要积累资金,最好发展轻工业;然而发展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大部分来自农业,若人口无限增殖,则"粮食必须增产,经济作物的面积就要缩小,直接影响到轻工业,间接影响到重工业。因此人口的增殖,就是积累的减少,也就是工业化的推迟,故人口不能不加以控制"。参见《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4页。四是人口增殖过快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必须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控制人口的增长。五是人口增殖过快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矛盾。指出:"现在我国科学工作的条件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现有工业水平和国家财力的限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展研究的要求,欲达到这个目的,唯有加速积累资金,一面努力控制人口,不让人口的增殖拖住科学研究前进的后腿"。参见《新人口论》,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页。

三项建议。一是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年进行普选时,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以便了解在5年或10年中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认真进行人口动态统计,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长的数字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之内,使计划的准确性逐步提高。二是要大力进行宣传,破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五世其昌"等封建传统观念;待到宣传工作收到一定效果以后,再行修改婚姻法,实行晚婚,大概男子25岁、女子23岁结婚是比较适当的。如果婚姻法修改之后控制人口的力量还不够大,自应辅之以更严厉更有效的行政力量,主张生育两个孩子的有奖,生育三个孩子的要征税,生育四个孩子的要征重税,以征得的税金作奖金,国家财政不进不出。三是在节育的具体办法上,主张避孕,反对人工流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