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霹雳一声暴动(3)

毛泽东兵法 作者:柏桦


在这万分紧急的当口,毛泽东一下子冷静了下来,命令各部放弃攻打长沙,兵退浏阳文家市,再作计议。

9月19日夜晚,三路人马残部先后抵达文家市,毛泽东立即在里仁小学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

讨论在激烈地进行,像炸开了锅似的。一些头脑发热的指挥员仍在高喊:“进攻长沙!进攻长沙!”而毛泽东这时头脑里已呈现出清晰的战略退却思想,他心里明白,根据目前的实力,不要说打长沙,就是醴陵、浏阳这样的县城都打不下,目前至关重要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面对强大的敌军,更应尽快避其锋芒。

这时,毛泽东以古代兵法中的《百战奇略·退战》中的一席话来开导大家:“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是为知难而退。古往今来,许多兵法名家不正是采取了以退求进的军事策略,才创造出光荣的战绩吗?”

毛泽东这时不禁脱口说道:“如果要使我们强大起来,就应避开强敌,到敌人最少的地方去,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这就叫‘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走?往哪里走?”有人吼了起来,“萍乡没能拿下,我们连一个退路都没有了,你除非跑到深山老林去当山大王!”

“当‘山大王’有什么不好?我看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我倒是很认真地想过,要到崇山峻岭中去当武装割据的‘山大王’,红色‘山大王’!”

毛泽东一言既出,举座皆惊!作为中央委员的毛泽东刚给人留下一个临阵退却的印象,现在又居然想当“逃兵”,而且还公开声明要去当“山大王”。难道共产党闹革命,也要像《水浒传》里的草莽英雄那样靠一个“梁山泊”落草为寇吗?

会场上顿时沸沸扬扬地议论开了。

然而毛泽东气定神闲,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环顾周遭,款款道来:“走,不是逃跑主义,不是临阵退缩,今天我们处在劣势的时候实行战略退却,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进攻敌人。长沙不是不要,而是现在不能要。中心城市,敌强我弱,广大乡村,敌弱我强。如果死抱着昨天的决定不放,主张拿弱小的力量到大城市去与强敌硬拼,搞中心城市暴动,势必葬送我们这支队伍。”

接着毛泽东又从理论的高度说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实质是农民革命。我们工农革命应当深入广大农村,一边游击敌人,一边发动群众,成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使之形成燎原之势,这样,就有可能把旧社会烧个精光。这就是我们‘走’字的真正意义。”

毛泽东越说越开了,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打个比方说,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就是因为它的根扎土很深;水上浮萍之所以随风飘动,就是因为它的根没有扎进土地、敌人在农村控制的力量薄弱,就有利于我们去找个落脚点,深深扎下根来,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以农村包围城市,用武装夺取政权。至于那些大城市,只要我们力量强大了,命令一声,所有的大城市都会归我们所有。我们有马列主义武装,又有广大群众拥护,军队与群众如鱼之于水,在群众中生了根,这就是胜利。”

毛泽东这一长篇发言立论精当,句句在理,把中国革命的战争及战略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同时又分析得透彻无比。使得在场的各路指挥员们心服口服,一下子就心明眼亮了,大家众口一词同意了毛泽东有关实行战略退却的用兵策略。决定放弃中央原定的“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作战部署,而改为从文家市出发,向罗霄山脉南段进军。

为纪念这次意义深远的秋收起义,毛泽东在“踏遍青山”的途中,咏吟了一首坦荡大气的《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