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头捉了张辉瓒(3)

毛泽东兵法 作者:柏桦


然而毛泽东同志有胆有识,他心里清楚1930年红军才刚刚从游击战转向运动战。因此,面对强大的敌人,他提出战略退却要退够,要等到有充分的把握时才转入进攻。

那么,退到哪里为止呢?又怎么退呢?

毛泽东指出退到根据地的中心区,那儿的条件对红军最为有利。同时他建议,退却分为两步,第一步退到东固、龙冈、小布一带;第二步向黄陂集中,以黄陂作为退却终点。这样,敌军长驱直入,不断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必定十分疲劳;而我军一旦集结完毕,就可转入战略反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就看先反击哪一股来犯之敌了。

12月26日黎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设伏小布、黄陂一带。

而敌军谭道源师已进入源头、上潮、芦峰岭一线。但突然按兵不动了。据史家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从红区内部逃跑出来的一个反革命分子口中得知小布有伏兵。二是谭道源用兵极为谨慎,行军很慢,进入源头后,查看地形,就裹足不前了。

然而毛泽东也十分沉着,在第一次交战前,必须等待有利的时机。毛泽东后来说过:“我们先想打谭道源,仅因敌不脱离源头那个居高临下的阵地,我军两度开进,却两度忍耐撤回,过了几天找到了好打的张辉瓒。”(《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04页)

小布设伏连续两天都未成功。但依然充分展示了毛泽东“慎重初战”的思想,并未贸然进攻。毛泽东认为:初战必须打胜。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

突然快马报之,敌张辉瓒部经善和、藤田到达潭头,现正向东固、龙冈推进。敌人又是孤军深入,而龙冈地区的地利与人和条件都大大有利于我。毛泽东一听大喜,当即决定,抓住战机,在龙冈布下“口袋”阵,灭了张辉瓒。

张辉瓒求功心切,但他毕竟不是草包。他比蒋介石还大两岁而且还是蒋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后来去德国学习军事。另外,他是湖南长沙人,比毛泽东大七岁,曾在北伐战争时与毛泽东相识,不料如今却成了交战的对手。而且他还自诩为儒将,除了打仗,还写诗作画下棋;他不近女色,与妻感情甚笃,在有名的色鬼鲁涤平手下当师长,居然还得了一个“坐怀不乱”的君子美称。他最突出的是精中有细,外刚内柔,虽不能如马谡饱读兵书,深知谋略,然而凡事于急功近利之中却不失冷静慎思。同时还吸收了一些古代兵家思想之奥妙。

然而,张辉瓒一路顺风的进军,也让他觉得内心不踏实。尤其是他已率兵逼近红军眼皮底下,居然还未发现红军一兵一卒,这就不能不令他疑心重重了。他知道毛泽东用兵向来神出鬼没,听说前两天曾两度派兵进攻谭道源部,却又两度突然撤回。这套打法是虚张声势,还是声东击西呢?或者是真的不敢同“国军”正面交手,这一切都让张辉瓒百思不得其解。

遗憾的是,他的兵法与毛泽东相比真是相差太远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