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听“隐士”的高招丢了“屁股”(2)

毛泽东兵法 作者:柏桦


的确,毛泽东指挥了四次反“围剿”,确实战果辉煌。根据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统计,从1931年到1933年,正规红军三年来的战绩总计:击溃敌军78万,消灭31.6万,俘虏19.6万,缴获武器16.57万、无线电台19架。这时间浙赣苏区扩大了,和赣南中央所在地联结,增地10万平方公里。中央根据地约有人口300万。接着中央红军又增兵30万。

然而蒋介石也是一个军事高手,并非轻易就能对付的。他思前想后,终于想出了一套新兵法,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他引用古人的话:“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提出:“分别忠信的良民和奸诈的莠民,然后挑出一方之良,以锄一方之莠。”良民是良兵的基础,良兵是良民的模范。同时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设立保安队。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大量发行公债、纸币。在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同时,蒋介石还在庐山设立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顾问和美国教官讲授“围剿”兵法,他本人也亲自授课。而且还大肆征兵,购买大批飞机、大炮、汽车,扩充军备。以每月60万元巨资,拉拢广东军阀陈济棠,让其加入“剿共”以堵红军退路。还特别从希特勒那里请来德国高级军事顾问赛克特来为他当参谋。

万事俱备。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了100万大军,200架飞机对红色根据地开始了空前未有、声势浩大、震惊世界的第五次大“围剿”。整个空间安排周密,空中、地上,四面八方向根据地推进,东路蒋鼎文、南路陈济棠、西路何健、北路顾祝同,他们走一路便扎寨、修碉堡;再走一阵,再扎寨,再修碉堡,步步为营,碉堡推进。这“堡垒主义”果真厉害,至1934年1月,仅在江西已共筑碉堡两千九百座。

面对这一泰山压顶的严峻局面,王明、博古一伙“左”倾人物却大唱高调反调,指责毛泽东搞游击主义,公然反对毛泽东的兵法,而强调什么作战的正规化。他们否认红军弱于敌军的事实,反对毛泽东主张的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的速决战方针,而主张战略和速决战和战役的持久战。在战争形式上,他们反对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主张阵地战和单纯依靠主力军队的正规战。在战役战术上,反对诱敌深入,主张“拒敌于国门之外”;反对集中兵力,主张分兵把守;反对运动迂回,主张“短促突击”;反对歼灭战,主张击溃战。

而这许多歪主意,实际上是一个叫李德的德国人提出的。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中国的军事顾问。他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知道死搬硬套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严重损害。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对李德十分信任。因此,李德、博古实际上就成了这次反围剿的最高军事指挥者。

这时,毛泽东在中央的最高军事领导地位已被这伙极“左”人物取代,他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心里非常明白,红军在敌人的严重围剿面前已处于无能的地位。

毛泽东根据大军压境的势头,仍然提出了破敌的兵法。他对一些军队的领导说:“现在应把主力抽下去,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打游击,钳制敌人。在整训中总结经验。你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是什么道理挡不住敌人,是什么道理不能打好仗,不能消灭敌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